生活报见习记者杨桂宁报道 如今,南宁市各大商场、超市的许多商品的外包装上都标注着“建议零售价”,增加了商品价格的透明度,从而对引导良性销售有一定的好处。
为何许多商品会标有“建议零售价”呢?利客隆超市的李小姐介绍说,这是厂家为使自己的产品价格稳定,具有合理的质量价格比的一种手段。人们在购买高档商品时,一定会“货比三家”,而买小商品往往不会跑几家商店后再买。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尺度,商场之间的差价就会比较大,这将影响厂家的产品声誉。据了解,一般标注“建议零售价”的产品大多产于实力较强的企业,或者是新推出的产品。另外,“建议零售价”在同类产品中也较便宜,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应该如何看待“建议零售价”呢?正在南宁市华联超市购物的冼女士认为,小商品按照“建议零售价”购买未必合算。目前许多店家尤其是超市的商品实际销售价一般都比“建议零售价”要低,有时比“建议零售价”便宜10%,甚至更多。许多商场、超市也愿意销售标有“建议零售价”的商品,因为他们标价比“建议零售价”还低,使“建议零售价”也成为商家的促销手段的帮手。而消费者当然愿意买比“建议价”还低的商品,并能从商品价格上衡量出该商场对消费者的让利程度。
“建议零售价”与实际价格不吻合,那么,建议价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呢?直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关于“建议零售价”的政策依据,厂家只能按照成本制定出厂价,无权对流通领域内的价格进行干预。由此可见,“建议零售价”在市场上不具法律效力,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定出最适合于销售的价格。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