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能带来什么新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到门诊看病要自己掏钱了,过去公费医疗体制下的“重复医疗”、“过度医疗”、一人公费全家看病等“好事”,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
用自己的钱看病,无论是谁都会省着花,现如今持卡看病的参保人员再也不敢小病大养了,“指定开好药”的“老习惯”也不得不改了,越来越多的人还学会了精打细算。可医院小病大治的“毛病”改了吗?一个感冒就开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的“大处方”现在还有吗?
在合肥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李告诉记者,前几天他上医院看感冒,医生说有炎症了,要打吊针,还开了一些感冒、消炎药,最后一划价竟要近两百块钱。“要搁以前,反正单位能报销,这么多钱花了也就花了,可现在这就相当于医保个人账户里将近一年的钱,我觉着不划算,就自己去药房花十几块钱买了点药。”小李不解的是:看一个感冒到底要花多少钱?
据有关专家介绍,感冒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自限性疾病,7天左右患者多自行康复,现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关键是休息、增加营养和多饮开水。但是如果感冒不见好转,或得的是流感,发高烧,就一定要上医院。另外,感冒如果能用一种药治疗,就最好不要用两种;如果能吃药解决,就最好不要肌肉注射;如果肌肉注射能治好,就最好不要输液。因为打针、输液效果也许是比吃药来得快,但是带来的副反应和风险也多得多。
由此可见,看一个感冒用不了多少钱也能搞定,那么,“大处方”现象在医改后为什么依然存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医保办公室主任朱红分析认为,在长期的公费医疗制度下,很多人养成了用高档、强效药品的习惯,很多医生也就顺道养成了开好药、开贵药的“习惯”,特别是一些大医院里的医生对费用问题概念很淡。
医改过后,参保人员的住院医疗费用这一块是有了比较明显的降低,因为除了个人自付部分外,医保机构拨给定点医院的参保住院病人的医疗费就那么点钱,多出部分医院要自己贴,这样一来,医院不得不千方百计地为病人省钱了。但在门诊方面,目前参保病人占各医院门诊量还不到10%,对医院的影响不是很大,医院还没有树立起为参保人员精打细算的观念。
随着医改覆盖面的扩大及计算机结算网络的建立,参保人员对医院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而且现在定点医院已全部放开,上哪儿看病全由病人做主,医院若不能为病人花好每一分钱,又凭什么吸引病人来看病,又如何在竞争中立足呢? (本报记者刁迎庆)
所属专题:维护消费者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