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香港4月5日电 台湾消息:据台湾“财政部”统计,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底的5个月间,检警查获证实的伪卡交易高达3.7万笔,金额近5亿元,未经证实的损失金额更不可胜数。粗略统计,去年伪卡造成的损失至少30亿。银行损失惨重,金融秩序遭严重破坏,台湾俨然已成为亚洲伪卡集团的“天堂”。
台湾自银行发行“塑胶货币”以来,信用卡诈欺便不曾中断过,从最原始的“个体户
”以伪造身分证、印鉴证明向银行申请信用卡,到现在的“集团”组织化分工方式进行诈骗,金融机构、治安机关防不胜防。早期岛内信用卡诈骗多是由个人或伪造文书集团,利用银行征信不周全的漏洞,以伪造或变造的身分证向银行申请信用卡,再大肆盗“刷”。惨重损失的教训,使金融机构开始加强征信工作,以个人帐户申请信用卡的机会大为减低。于是伪卡集团又花样翻新,有的勾结邮递员,有的和大楼管理员搭上线,在新申请的信用卡还未送到消费者手中时,先一步拦截,伪卡集团成员再冒充银行行员打电话给被害人要求确定个人基本资料,取得资料后再向银行开卡盗“刷”。此招式经媒体曝光后,消费者多自行前往金融机构领取新卡,不再用邮寄方式。有的伪卡盗刷集团成员更想出新手法,在搭乘飞机时,利用飞行中服务员无法和银行连线确认的空子,大肆在机上“刷”卡购买烟酒类产品,航空公司待航机落地和银行确认时,盗刷集团成员早已拎着大包小包,逃之夭夭。
警方日前在查获某伪卡集团时,发现嫌犯的手中握有大量银行外泄的客户基本资料及内码资料,才发现银行行员和伪卡集团挂钩,大玩“内神通外鬼”的勾当。金融机构虽矢口否认,但仍私下进行内部调查。还有的伪卡集团更进行跨国合作,和国际伪卡集团交换内码资料,再制成伪卡成品,一方面可以藉此逃避警方追缉,另方面也可提高伪卡本身额度。据了解,此种方式常让台湾商家头痛,由于一般店员外语水平不高,不易直接和境外银行联系查证,只能眼睁睁看着持外国信用卡的消费者大肆“血拚”。
最近几年来,伪卡集团干脆直接引进港澳的制作伪卡技术,以每三分钟完成一张伪卡的速度直捣台湾,甚至以高额“奖金”聘雇年轻女子进入饭店、百货公司、大卖场担任营业员,藉以窃取大量的信用卡内码。
伪卡盗刷集团面对岛内金融机构、检警单位不断预防、查缉,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台湾金融机构防止惊人的损失,恐怕须研拟一套反制之策,洗刷台湾是“伪卡天堂”的污名。(吴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