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3月19日 09:19 人民网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据《宁波晚报》报道,去年12月14日晚,宁波市一居民家电视机爆炸,一名十龄童丧生。事故发生后,死者父母丁氏夫妇向工商局“12315”投诉,工商局派出工作人员对此事进行调解。开始时双方意见相距甚远,厂家同意赔款20万元,死者父母要求赔偿100万元。最后,双方于1月3日达成协议,厂家将共赔偿43万元,而丁氏夫妇则放弃对该事故的诉讼权利。 据介绍,这是我国“12315”开通以来,个案成功调解获赔总金额最高的一个案例。 这事就这样“完了”? 就在“三菱帕杰罗事件”频频见报时,宁波“电视机爆炸”事件已告终结。但是,人们一直没有看到最重要的两条信息:一是电视机厂家的名字,二是电视机爆炸的原因。 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有关人员对记者称:“事故责任在法律上很难搞清楚。”他们说,电视机并未爆炸,而是烧起来了,与报道有些出入。但是,当地的公安消防部门还没有明确“烧起来”的原因。这是由于这台电视机“已经超过保修期好几年,中间又经过非正规维修单位的维修”。 肇事的电视机究竟是什么牌子的呢?询问当地的人甚至记者,都是“一问三不知”。询问当地的有关部门,他们称对此态度慎重,由于事故还未结论,“为了防止媒体炒新闻,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一概不予告知。同时,他们也透露,这台电视机的厂家不在宁波本地,是一家不错的企业,厂里担心声誉受影响,甚至危及企业生存。 对于高达43万元的赔偿,宁波市工商局经济检查处的人员说,这是“天文数字”,因为这样的情况按照《消法》的规定,最多能赔偿20万元。 上周,记者再次询问事故原因,得到这样的回答:既然1月份已经达成了调解协议,事故鉴定也就结束了,调查也随即告终,“这件事就这样完了”。 “私了”,能“一了百了”?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消费权益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解决。在实际生活中,也常是协商或调解“私了”的居多。 毫无疑问,这样的“私了”是合法的。但担任上海市消协义务律师的李家麟告诉记者:某些时候协议会这样达成———厂家往往花钱“消灾”,但绝对不肯承认自己对事故有责任;消费者则只希望获得赔偿,也多不在责任问题上较真。有的消费者只要能获得赔偿,甚至愿意自己负全责。 于是,“私了”所得大于“明了”即诉讼,也完全有可能。李家麟律师说,想想看,如果对簿公堂,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就自然不能“隐姓埋名”了。考虑曝光之后的负面影响,他们自然愿意用较高的赔偿来换取消费者的诉讼权利。 可怕的是,厂家就此万事大吉,忽略甚至掩盖真正的、可能是危险的质量问题。李律师提出,进行了赔偿就是因为有责任,是电视机的质量缺陷与小男孩的死有某种因果关系;反之,没有责任就不必赔偿。所以,首先应该调查了解原因,明确责任。怎能原因都没有找到时,天价的赔偿就已开出? 人们很难不作这样的设想:事故的原因或许并不是找不到,厂家多半难辞其咎,甚至这台电视机乃至同时出品的一批货都有质量隐患———一件消费纠纷“完了”,其他的消费者的权益又将如何得到保护?在这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何在?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又是如何行使的呢? 依照有关法规,事发之后,厂家应立即查明事故原因。它有义务明确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并告知所有用户。经过多方采访,直到落笔时,记者仍不知这家企业的名字。不知这个疑问是不是要等到下一台电视机爆炸时才能解开。本报记者 包蹇《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1年03月19日第三版) 所属专题:彩电专题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