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化肥:四大问题困扰农业生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08:41 中国质量报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质量和市场状况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有直接影响。2004年6月至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河北、辽宁、江西、河南、湖北、陕西等省消费者协会开展了“农村化肥消费状况调查”活动。调查表明,化肥用量最大的是粮食作物,有些农民施肥方法不科学,最让农民感到痛苦的就是化肥飞速增长的价格和商家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化肥用量整体偏高

  目前,我国化肥年产3500万吨(养分量)以上,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大量低水平、小规模化肥生产企业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化肥生产技术和整体质量的提高。

  来自中消协的调查显示,家庭化肥用量最大的用途是粮食作物。所有被调查者家庭平均每亩化肥用量为72公斤,接近有关专家认定的每亩平均75公斤的高限。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葆教授认为,用肥过量或不合理用肥,不仅会影响作物的品质,而且可能流入到土地、湖泊、河流和海洋,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本次调查还显示,很多农民不知道复合肥为何物。针对我国土地种植规模小而分散,农民文化水平低的特点,农业部门提出了将平衡施肥技术物化到肥料中去以加快推广速度的方法。复合肥符合平衡施肥的要求。我国复合肥施用量已占化肥消费总量的25%,但与30%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与发达国家80%的水平的差距则更大。施肥方法不科学

  调查表明,农民科学用肥观念不强,相当多的农民不知道平衡施肥的概念。超过1/3的被调查农民施肥方法不科学,近一半被调查者不相信生物肥。

  施肥方法的科学性是确保化肥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施肥方法不仅会导致肥料养分的走失,而且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撒施、撒施后深翻以及沟施是被农民经常采用的3种施肥方法。有关专家指出,撒施是一种肥料利用效率较低的施肥方法,应尽量少用;平衡施肥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应在科技兴农工作中大力宣传和普及。

  此外,生物肥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已在部分农作物中得到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专家指出,目前生物肥的宣传方面存在误导和夸大宣传的现象。生物肥不同于普通化肥,它能改善植物吸收养分,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能替代化肥。

  中消协消费指导部的有关人士指出,农民施肥方法不科学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购买化肥时没有仔细查看产品说明和外包装的习惯,有的“不知道怎么看”;还有的认为“有经销商的承诺”,所以不用看。调查表明,在化肥使用说明书中,农民最需要的服务内容是施肥指导。

  因此,生产企业除了要确保产品生产质量外,还要注重服务内容,特别是在产品说明书中,要加强施肥知识指导,客观介绍产品性能。价格问题最严重

  相对而言,农民更重视自身使用经验,一旦使用后感觉不错,往往会继续使用。因此,质量稳定、效果好的化肥产品最终会赢得农民的信任。

  调查结果显示,价格不合理是农村化肥市场最大的问题,其次是“假冒伪劣”和“虚假宣传”。在调查过程中,多数农民抱怨化肥价格只升不降,涨幅大大超过了粮食价格提高的幅度。

  据介绍,农民购买化肥和获取化肥消费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依靠广大经营者。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化肥价格的平抑工作,为农民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交易环境,保证农民既增产也增收;同时也希望经营者严格自律,诚信经营,为农村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化肥产品;广大农民在购买化肥时,也要多看、多听、多问,不要为一时的低价所吸引,相关部门更要加强化肥市场的管理,及时揭露和批评类似的损农害农现象。肥料法规缺失

  在化肥销售市场中,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一些农民购买并施肥很长时间以后才发现效果不好,想要补救却为时过晚。尽管有关部门加大了化肥领域的打击力度,但假冒伪劣现象还是很猖獗,农民受害情况依然严重。超过1/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是农民在化肥消费中利益受损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杜显兰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化肥不同于其他的产品,其特殊性就在于化肥使用效果的滞后性。一般产品不好用了,下次可以不用,而劣质化肥对农业生产的损害相对隐蔽,通常短时间内不易发现,但它对土地的危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通常是无法挽回的。

  杜显兰女士认为,目前我国专门针对肥料(化肥)的法律法规基本缺失,化肥生产和销售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制假售假者的处罚还是过轻。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肥料法》来制约这些现象,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中消协的专家呼吁,化肥市场的发展和规范与农民的利益、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国,种子有《种子法》,农机有“三包”规定,然而,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部专门的有关化肥的立法。有关部门应抓紧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加强部门间的统一协调,严格执法,创造良好的化肥生产和消费环境。

  作者:本报记者 王惜纯

  (来源:本站原创)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