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本土化妆品热衷披“洋”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08:03 中国质量报

  10月20日至23日,作为2004第三届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重要内容之一的美容化妆品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召开。展会期间,记者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众多的化妆品取的都是洋名字,但一看厂址却基本都在国内。

  在一个号称是法国知名化妆品的展台前,记者问工作人员:“你们的产品真是在法国生产的吗?”工作人员却所问非所答道:“我们是法国独资企业,商标也是法国的。”“那
产地和厂址不都在广东吗?”记者继续追问,工作人员回答:“我们的原料和配方都是进口的,而且我们这个牌子有近百年的历史。”因为常年跑化妆品口,记者也算对中外知名化妆品品牌有所了解,但对这个号称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品牌,却没有听说过。

  展会上这样的情况不少,大多数名不见经传的化妆品都取个洋名字,在宣传上避开国内生产不谈,只一味强调是洋品牌,或是合资、独资企业生产。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国内美容化妆品生产厂家热衷于打“国外背景、国外技术、国外原料、国外美容方式和理念”的旗号,其中,以标榜“法国”、“日本”的居多。他们有的通过借用某国外品牌的技术、授权代理和国内办事机构等方式,给自己的品牌和公司沾上“洋背景”或直接购买国外品牌的使用权;有的通过咨询公司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注册洋味十足的公司或洋商标,然后将自己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包装成“洋品牌”;更有甚者,直接仿冒国外知名品牌或克隆洋名牌。

  在不少消费者看来,进口商品(洋品牌)价格一般要比国产商品(本土品牌)高,这是所谓的洋品牌在化妆品行业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化妆品行业内的人士都清楚,各品牌的产品工业成本其实差别并不大,差异主要在于品牌的价值。既然洋品牌的价格优势诱惑力如此之强,那么,“聪明”的本土化妆品企业老板们向“洋”看齐似乎也是很自然的事。

  就此现象,有识之士指出,在经历了20多年的市场洗礼后,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逐渐走出模仿时代,开始走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个性化产品品牌的发展之路。在这种大背景下,那些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注册的化妆品洋品牌或空壳公司,也应该意识到单靠做表面文章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当全球化的浪潮涌来的时候,资讯和交通的高速发展,已经将国与国之间逐渐变成“零距离”,一个只在国外注册而实际在国内生产的公司或品牌,其实对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倒不如苦练内功,打本土品牌,靠扎扎实实的工作使产品真正在市场站住脚,进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作者:本报记者 牛虹

  (来源:本站原创)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