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元保费获赔3.1万 保险回归正途路有多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14:37 北京现代商报 | |||||||||
昨天,著名保险专家郝演苏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投保人购买了3万元保险,但理赔的时候仅仅得到了3.1万元的保费。郝演苏感叹,寿险业务已经偏离了保障这一基本功能。 买保险仅买到银行存款
昨天上午,一位投保人致电郝演苏,讲述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这位投保人的一个亲戚,是一位退休的老太太。去年,这位老太太投保了某保险公司的分红险,一次性缴纳保费3万元。就在不久前,这位老太太因车祸丧生。她的子女在处理完她的后事后到保险公司要求理赔,最后领回了3.1万元的保费。这位投保人表示,购买这种保险产品的意义究竟何在? 分红险是一种带有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分红是这种保险产品的主要收益。而2003年,分红险的分红率只有1%,这种分红率显然很难另投保人满意。同时,这种保险的保障功能很差,有的分红险其实不具备任何保障功能。 郝演苏感叹说,在这个案例中,保险的保障功能没有得到任何体现。投保人购买这种保险产品,和把钱存在银行里没有什么区别。人们购买保险,应该是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如果保险产品不具备保障功能,购买这种保险产品没有任何意义。郝演苏认为,幸亏这个保险产品的购买者只是一位退休的老太太,没有年迈的父母要奉养,没有未成年的子女要抚育。如果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投保人,而他的收入又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购买了这样的产品,对于他的家庭没有任何意义。 郝演苏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人们的保障问题还没有解决,就强调理财问题,显然不太合适。保险公司目前就应该力推保障型保险产品,而让银行和基金公司等来主要做理财产品。 寿险业务应回归保障“正途” 郝演苏认为,寿险业从2002年开始就有偏离主营业务的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分红险、万能寿险和投资连接保险等理财产品的大量推出。郝演苏昨天声称,保险业务的这个发展趋势虽然增加了保费收入,但其实是滋生了寿险业务泡沫。保险监管部门如果不进行研究,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制止,泡沫会越来越大。他强调,这个观点他已经在不同的场合在业内表示过了,但对新闻界公开表示还是第一次。 郝演苏强调,虽然保险监管部门的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寿险业务同比增长32.4%,但这只是一种虚假繁荣。既然寿险业务增长如此迅速,中国保险密度人均保费也应该真正提高了。按照2003年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人均保费是287.44元,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其实是花在了投资上,而不是花在了保障上。郝演苏认真研究了我国去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故中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发现赔付金额和几年前没有什么变化。“由此,我们就这不得不对保险密度产生怀疑了,因为随着保险密度的提高,保险赔付金额也应该相应提高。”郝演苏经过测算,刨除统计数字中用于理财的保费收入,发现人均用于保障的保险费只有163.73元。 “只有回归保障这条‘正途’,保险业才能健康发展。”郝演苏这样说。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险公司人士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别人怎么说,反正我们的保费收入没有泡沫! 而另一位保险公司人士则表示,确实有一些保险公司存在这样的问题,近期这些公司在调整产品结构,突出保障功能。 商报记者 王方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