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正在中国进行工作访问的国际物品编码协会首席执行官米盖尔·罗佩拉和全球产品电子代码中心主席克里斯·艾德库克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澄清了电子标签应用于流通领域后,条码将很快被电子标签取代的错误说法。两位国际相关组织的官员强调,条码和电子标签还要同时存在很多年。
据介绍,目前电子标签的应用领域主要还是集装箱或大包装商品或单品价值较高的商
品。在这个领域,电子标签能够将供应链各环节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及在产品质量追溯和产品信息加载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目前谈电子标签作为消费者日常消费品的编码标识还为时过早,最直接的原因是成本。目前,一个电子标签的成本大约在20~25美分之间,即使比较乐观的估计,在3年至5年间一个电子标签的成本降到1~5美分,与条码极低的成本相比,电子标签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条码。
两位外国专家的看法也得到中国专家的认同。有关专家指出,成本的降低有赖于技术的发展。虽然射频技术的电子标签问世不久,但射频技术的发展已有50余年的历史了。电子标签吸纳了过去50年射频技术的研发成果,但是不能指望短期间内射频技术有革命性的突破。所以,电子标签要在成本上低于条码是至为关键的一个坎。
即使有了成熟的技术,实现成熟技术还要依靠一批具有远见且颇具实力的制造商。而且,只有大批量生产,才能保证制造商有利可图。
有了标准才有规则,有了规则才可以大范围推广应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和全球电子代码管理中心正在制定一项电子标签国际标准,计划今年年底通过内部审定,2005年提交ISO。两位官员表示,这项标准能否进入ISO程序,何时能够通过表决还是个未知数,但他们对此持乐观的态度。
条码和电子标签还要同时存在多少年?是30年还是50年?对此,两位专家未置可否。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成海说,他私下与两位官员谈到这个问题,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共存30年至50年是没有问题的。两位专家尤其强调,即使在发达国家,电子标签的应用也没有触及条码应用的强势领域。
但是,这个判断并不意味着专家们对电子标签持消极态度。相反,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和全球电子代码管理中心正在全力推进电子标签的应用。有一点认识十分明确:EPC即产品电子代码是条码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内还是条码技术的有益补充。现阶段电子标签的推广重点是集装箱、大包装商品及单品价值较高的商品,与条码标识形成双轨并行之势。
两位专家还提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许多国外厂商都将其加工厂设在中国,这是中国推动电子标签应用的契机。目前,许多跨国公司都与他们所在的组织达成协议,估计到2006年,中国的制造业将在跨国公司的统一框架下,在他们的产品流通、包装以及单品价值较高的产品上使用电子标签。
作者:本报记者 徐 风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