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这是一个怎么看都非常吉祥的县名。该县地处黔中高原深处,28万人口,是贵州省人口最少的县份之一,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如今余庆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是农业大县,但我们是农业强县。
余庆人敢说自己是农业强县是缘于农业标准化在当地的普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业标准化已普及至当地几乎所有农作物的生产加工,在很多村庄的房前屋后,连小菜地也是
拉线成块,横竖成行。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余庆已建设苦丁茶基地2000公顷,优质油菜籽基地8000公顷,优质烤烟基地4700公顷,无公害蔬菜基地700公顷,仅5项基地,就已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而目前该县还正在大力发展红金桔、八角及中药材示范基地。
记者下乡的目的地是小腮镇春景村,在这里充分领会了农民式的“狡黠”。
有一个主要采访对象叫徐玉林,58岁,全家有老伴、儿子、儿媳、孙子5人,种植苦丁茶0.8公顷。采访中不免问及种植收入,徐玉林说,今年的茶叶只卖了1万多元。陪同的工作人员立即对此数字表示怀疑,按今年的价格,0.8公顷茶园最保守收入也应在两万元以上。徐玉林的解释是,人手不够,只采了不到一半。但是,他很快就说漏了嘴,为了证明他家的茶叶质量,他说精品茶就卖了八九千元。
农业标准化给这里的农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并且影响深远。以下是一段记者与徐玉林的对话。记者:你以前种的是什么?徐玉林:种过烤烟,还种过桑,养过蚕。记者:什么时候开始种苦丁茶?徐玉林:1999年。记者:怎么想着种茶呢?徐玉林:政府扶持,还有人指导,而且比种其他的收入高。记者:你们组里有多少人家种茶?徐玉林:80多户都种,有比我多的,有比我少的,有把自留地都种了的。记者:如果不按标准化种植,会不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徐玉林:没有标准化?那我们就不种茶叶了。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前两年,由于苦丁茶完全是买方市场,单产曾高达一两万元,目前仍保证在4000元左右,据他们测算,如果苦丁茶的单产在2000元以上,其效益就仍高于其他农作物种植。3年前,余庆县仅有苦丁茶200公顷,现在是2500公顷,显然,种什么赚钱,怎么种更赚钱,在农民的心里都有一本账。
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努力、农民的辛勤劳作使这棵农业标准化之树在余庆结出累累硕果。
1992年以来,余庆县先后制定发布了《烤烟地方综合标准示范》、《余庆苦丁茶综合标准体系》、《油茶籽综合标准示范》等24个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目前,全县农产品标准体系认证已达45个,标准备案率达100%。通过对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全县的大宗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均得到有效控制,基本走上了“有标可依”的发展轨道。
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向明全说,这些标准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是实践中得来的,容不得半点想象。就比如苦丁茶,这本是乌江两岸的野生植物,一旦要将它进行产业化种植,它就变得娇贵,挖个树坑都有讲究,坑深了,树长不起来,坑浅了,树会死掉。
2003年,余庆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80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6元。2004年,农业部将余庆县列入“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苦丁茶)生产示范基地县”。
数字与荣誉,无一不佐证了余庆县一系列农业综合标准化体系的科学与严谨。
作者:本报记者 欧阳维民 刘 艳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