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买车 该出手时就出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 08:15 中国质量报

  国庆假期渐渐临近,商家们“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也已来临,各行各业都在为此准备着,汽车厂商自然也不例外。进入9月以来,第二轮降价潮全线铺开,50多款车的价格集体跳水,各种优惠促销活动弥漫着整个车市。面对这种局面,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车市到底怎么了?车市寒流是否还在徘徊?车价还会不会再降?就成了中国车市最大的焦点。此时此刻,该不该出手成了准购车族们心中最大的疑惑。降价,又见降价!

  又是降价。从今年5月份上海通用率先进行价格调整,6月份南北大众联手跟进,引发今年中国内地车市主力厂商第一轮降价潮以来,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降价措施。最近北京现代毫无征兆的降价又引发了新一轮的降价潮,几乎涵盖了全系列的车型,就连宣称不降价的一汽丰田也对旗下威驰、花冠两款车实行了5000元的“优惠”,而这些还只是厂家指导的价格调整,各路经销商为了卖车明里暗里地降价、现金返还、送大礼包……更是数不胜数。

  降价已经让厂家和经销商苦不堪言。而同时受折磨的还有消费者,想买车却不敢买,怕吃亏,不买却又经不住汽车的诱惑,持“币”不知待到何时才能“购”。大家都想知道,降价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到头?

  中国车市经历了长达半年的低迷,各大汽车企业确实受了不小的内伤,库存积压、利润萎缩,而经销商们也同样经历了资金短缺、库存积压等困难,因而降价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时至如今,经历过两轮大降价后,汽车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已不可能有太大的降价行为。

  首先,进入8月份后,绝大多数企业的销量开始小幅回升,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回暖现象,各地报牌数也开始增长,广州地区8月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已有15%左右的增长。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汽丰田,其8月份销量甚至创造了今年单月销售的最高水平,达到了将近1万辆。各家企业和经销商的库存压力正在慢慢缓解。另外,自汽车市场进入低迷期,由于产能过剩,各家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产能,而消费者在经过一段观望期后,也开始伺机而动,购车一族越来越多,整体需求呈上升态势,因而,供求关系正趋于相对平衡。

  其次,从价格来看,经过两轮大降价后,国产车的价格与国际价格差距越来越小。目前小型车的价格基本与国际接轨,部分车型甚至低于国际价格。而中高档车型由于几次降价的幅度都较大,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降价空间,加上技术、采购成本、物流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价格已经基本到位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现有车型日系车的降价可能性最小,据一位汽车经销商介绍,国内销售的很多日系车型从投放开始的价格就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并且做到技术上、性能上与国际市场同步,像一汽丰田、广州本田等日系车的价格一直保持比较稳定,不会大起大落。

  可以预计的是,经过前一阶段的降价狂潮,再加上“十一”到来前夕各种促销优惠活动的开展,车价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心理价位。油价上涨有多可怕?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全面上调,而直接受其影响的便是汽车消费一族及准购车族,众多媒体也纷纷发表言论,声称油价的上涨将给本就冷清的中国车市雪上加霜,持币待购者更是望车却步,甚至有媒体报道称有些车主在油价上涨后都不敢开车了,可以肯定的是,油价的上涨肯定会影响汽车消费,实际真有这么可怕吗?

  细心的消费者可以算这么一笔账,以一辆1.5L的威驰车为例,一般家庭平均每天行驶50公里左右,油耗约为3.5L~4L,按现在93号汽油每升3.66元的价格,平均每天花费约在13元~15元左右,月消费也就在450元左右,相比于上涨前的油价,每月大概多花费了40元钱,一年下来也就多了不到500元,比起威驰车目标消费群的收入水平,这点钱显然是在承受范围之内的。所以,油价上涨之所以能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计划,更多的还是心理层面的阻碍。

  其实,受油价上涨影响最大的还是汽车企业。一方面,持币待购一族更加小心翼翼;另一方面,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汽车上游行业原材料价格增长,塑料加工、橡胶轮胎、化纤制造等行业的产品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直接导致汽车企业采购成本的增加,整车成本自然也提高了,而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车价还只降不升,利润空间就更加小了,降价能力也随之缩减。国家政策鼓励汽车消费

  目前媒体判断车市平抑的原因,一个主流的说法便是:国家金融紧缩的政策造成了今年汽车市场的销售疲软,银行汽车消费信贷被紧紧控制。据统计,上半年仅有10%的新车是通过汽车贷款方式购买的,比起去年同期减少了20%多。同时,《新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负全责”条款的出台也让准备购车的人心寒了一把,不少人在想,国家的政策和法规是不是在抑制汽车消费啊?

  细究之下,可以发现实情并非如此。汽车行业前两年的“井喷式”增长带来了很多问题:资本盲目跟进、上游行业原材料涨价、能源过度消耗,以及汽车贷款难以按时回收等,中央政府不得不从宏观角度为汽车行业刹一刹车,让增速放缓,以便日后更健康地发展,所以,抑制汽车行业过热并不是说要抑制汽车消费。

  事实上,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汽车产业政策正是为汽车消费加油助推的,尤其是针对私车消费,明确地提出了要培育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扩大私人购买和拥有汽车的比重。新的产业政策对购车消费者提供了多个利好的因素:支持消费者购买低能耗、环保型的小排量汽车,小排量车将不再受到歧视;严禁地方政府拍卖汽车牌照,天价牌照将不复存在;收费透明化,堵住了乱收费的口子;支持发展汽车信用消费,贷款购车更方便;鼓励多方投资城市停车场地的建设,城市停车难将得到有效的解决。可以肯定,“购车一族”将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关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从宏观环境还是微观层面看,国家关于汽车、交通等行业的政策、法规都不大会对今后汽车消费产生消极影响,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个人汽车消费的增长。

  作者:杨俊杰

  (来源:本站原创)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