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伟哥”中国之变 > 正文
 

伟哥进店不用广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 13:48 法制晚报

  新闻提示

  从9月27日起,中国的患者可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主要城市的近二千家零售药店购买到“伟哥”(万艾可)。据称,“伟哥”是中国医药卫生管理部门批准的唯一允许在药品零售企业进行销售的ED治疗药物。

  走出医院,进入药店,面对中国庞大的ED患者人群,作为“伟哥”开发生产商的辉瑞公司抢先占领市场,将会赚得盆满钵溢,这几乎毋庸置疑的。而更应令人关注的现象则是,在“伟哥”进入中国市场的整个过程中,公众却几乎没有看到商家的广告投资,就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这与其他药品上市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辉瑞公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很值得国内企业进行认真研究借鉴。

  “伟哥”进入中国的时机,正是中国人的性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解决温饱正在奔向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正从性禁锢走向性开放,从谈性色变转变为关注性健康。人们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将性完全当作繁衍后代的手段,而是把它当作现代生活和家庭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伟哥”的进入顺时应势,契合了这一转变过程,因此它一进入中国,就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特别是“伟哥”进入中国后的每一个阶段,都受到了媒体的全力追踪。从临床研究到应用试验,从进口“伟哥”到自主研制,从“男伟哥”上市到“女伟哥”实验,再到“伟哥”专利被撤销,“伟哥”在中国所走的每一步,都没有逃脱媒体的追踪和公众的注视。实际上,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已经给“伟哥”做足了广告,使它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而且这种“软”广告比起那些为广告而广告的“硬”广告更抢眼,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也许是辉瑞公司的“伟哥”(万艾可)可以“悄无声息”地进入药店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然,笔者也并不认为,“伟哥”的曲折经历是开发商刻意追求和营造的,但它在中国的成长经历却非常值得面临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把它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文化变革和观念转变中去认识,在不断追求技术领先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体会特定国家的国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营销理念促进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克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伟哥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