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塑造新农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08:00 中国质量报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王法端,是山东省蓬莱市新港街道赵格庄村人。街道管着的村庄,半是城市半乡村,王法端已不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

  王法端依然做农活,不是在他家的承包田里,而是在烟台中粮葡萄酿酒公司的葡萄种植基地。这个基地从2001年开始纳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行列。王法端在这里感受着标准化种植带来的巨变。土地承包出去工作承包过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春节刚过,农民就开始盘算:去年的玉米价格怎样,花生的销路如何,谁家的苹果赚了大钱,谁家的红薯烂在田里。以往20来年,王法端每年开春都要如此这般地盘算一番。一旦定下来种什么,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该买的买,该修的修,样样操心,一样都不能少。

  但是,从2001年开始,王法端不再操这份心了。他家的0.22公顷承包田已经承包给烟台中粮公司,公司每年付给他1386元的承包费,每3年按10%的幅度递增。同时,他从公司承包了7.04公顷土地的葡萄种植。从葡萄发出新芽到采摘前,公司按月给他开工资。葡萄交公司后,公司先按标准核定等级,再根据议定的价格和总量结算。

  今年62岁的王法端是个种田能手,胶东半岛上的农作物,没有他没种过的。但是,自从进入这片示范区,他就只和葡萄这一种作物打交道了。公司有产品检验、土壤检测、病害调查和气象服务等机构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员常来基地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指导生产。农药、化肥、生产设备都由公司统一供应,收获的葡萄由公司收购。什么时间做什么活,怎样做,也都由公司统一安排。

  “挣了人家的钱,就要受人家的管,更要给人家干好。”说这话时,王法端的脸上没有一丝失落。摆弄土的工人拿工资的农民

  8月上旬的胶东,连续下了几场大雨。这可能给喜欢阳光的葡萄带来病害,公司要求,必须在一天半之内为葡萄喷洒一遍农药。放晴那天一大早,王法端就来到了他承包的葡萄园。

  身着T恤、短裤,脚踏软底胶鞋,如果在两公里外的海滩上,你会以为他是休闲的市民;身上虽一尘不染,鞋上却有几处泥巴,这是他几个小时劳动的印记。

  说是劳动,王法端也只是拉闸放水入池,再将农药投入池中,搅拌均匀后打开机械泵,通过布设好的管线将药液送到每排葡萄架下。他欣慰地说:“自从到了基地,按标准化种起了葡萄,我就算是半个农民,半个工人了。”

  所以说是“半个”,他的解释是:说是工人,可整天摆弄土;说是农民,却拿着工资。7月,他拿了5000元;6月,他拿了10000元。6月的活几乎比7月多出一倍,工资也就多了一倍。他拿工资的方法还很时髦,颇有些绩效工资的味道。

  整个上午,王法端都在池边来回走动着,看着回流管的流量,不时调节着输出管的药液。从池边放眼望去,万绿丛中飘浮着几朵白云,那是几名民工在喷洒作业。

  王法端依然用亩来说他承包的这片葡萄园的规模:105.6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建基地每亩要6000元,105.6亩就要63多万元,都是公司的投入,也不从承包人的收入中扣除。没有公司,这样的葡萄园只能在电视中看到,还是人家外国的。没有标准化也不行。就说这喷药,你3天他5天,药没喷完,再赶上一场雨,葡萄就长斑了。葡萄园成为农场老把式甘当徒弟

  烟台中粮的葡萄标准化示范区共有400公顷,分布在蓬莱的三个基地中,每个基地中最小的种植单元即生产“车间”也有3.33公顷即50亩。无论走进哪一块基地,如果没有周边的丘陵、树木和村庄作参照,人们很难分辨出彼此的差别。

  每排葡萄架的长度都是100米,都由13根相同规格的水泥立柱支撑,每排葡萄架上都设4道镀锌铁丝。每株葡萄的高度都在1.5米左右,都留两根主蔓,每根主蔓都等距离留下若干新枝,每根新枝几乎都有两串葡萄,每串葡萄的形状、大小也几乎一致。一排排葡萄如同一扇扇同一工厂生产的同一批次、同一规格的水墨屏风。

  三个基地共有王法端这样“一半是工人”的承包户76家。王法端所在的新港基地的领导是王福成,他的正式头衔是经理,但更像个师傅,因为他的大部分工作是农技指导,他称他的徒弟们为农业产业化工人。农技指导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蓬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的《葡萄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在局长徐洪雁看来,正是农技人员的具体指导,标准才“活”了起来。因为标准再详尽,下不下雨,哪一天下雨,下多少雨,也不由标准说了算。

  在王师傅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新港基地7月23日发出的一份紧急通知,内容大致是由于近期频繁降雨,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对当前生产提出的要求。王师傅说,这样的通知今年已经发了20次。王法端说,正是这些通知、字条的无数次打磨,才磨掉了他的农民习性。

  成了半个工人的王法端以一丝伤感的语调对记者说:“这样搞下去,不出10年,胶东的农民就永远消失了。到那时,现在35岁以下的人,可能只懂葡萄或者只懂苹果,想成为半个农民都难了。”

  在这一丝伤感的背后,在那夹着胶东腔的普通话里,王法端道出了农民对土地和市场双重解脱后的轻松。

  作者:本报记者 徐 风

  (来源:本站原创)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