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王啤酒为何撤出中国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 17:42 经济观察报 |
本报记者 肖可 北京报道 9月15日下午,华润雪花啤酒全面收购狮王啤酒(Lion Nathan)在华业务的消息得到证实。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啤酒企业中坚持至今的澳洲狮王啤酒正式结束了其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艰难征途。第一轮外资啤酒的大撤退也宣告谢幕。 华润全面接盘 9月15日,华润雪花啤酒公布,收购澳洲狮王啤酒于内地啤酒厂,包括其位于苏州、常州和无锡的3家啤酒厂,合共51.6万千升生产能力,代价为7100万美元,并需要承担8300万美元债务。 据公开数字显示,在过去9年里狮王啤酒公司在中国亏损超过2亿澳元(合10亿人民币),仅2003年10月至今年3月间,中国公司亏损就达700万澳元(合人民币7000万)。 已有160多年历史的狮王啤酒在全球拥有近20家世界一流的啤酒生产企业,资产总值超过175亿元人民币。 1995年,狮王啤酒集团投资建立无锡狮王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总投资4300万美元,其中狮王集团控股90%。1997年狮王斥资1.7亿美金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始建造全球技术领先的狮王啤酒饮料(苏州)有限公司。这个生产厂被认为是全球最先进的啤酒生产厂之一,因为其产品曲高和寡,2003年1-8月亏损额超过1亿元,名列全省前十家亏损大户之一。 2003年12月,狮王啤酒公司收购常州华夏酿酒公司70%股份,组建常州狮王华夏酿酒公司,狮王意图把江苏版图连成一块尽管常州华夏酿酒公司在当地小有声望,却不在有价值的第一、第二阵营啤酒之列。 至此,狮王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超过2亿美金,拥有51.6万千升产能,但狮王啤酒却未能挤入啤酒企业的第一阵营,其名列全国前十的产能完全没有带来相当的效应。 究其原因招商证券朱卫华认为:“狮王啤酒不了解中国市场真正需要什么,中国啤酒市场是中低价位占主流,高档酒份额不足10%。” 巨额投资、市场开发不够、产能闲置、在亏损和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下,狮王无奈退出。51.6万千升的生产能力,江苏省的特殊地位,对于任何希望在中国啤酒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都是致命诱惑。外资啤酒巨头蜂拥登场。 “AB、英特布鲁、三得利、喜力,都先后与狮王谈判。”华润雪花啤酒负责市场的总经理侯孝海告诉记者。 但是,华润啤酒强有力的整合能力和并购经验使其最后胜出。“我们的每一次收购,都能保证在2-3年内实现盈利。”华润啤酒总经理王群说。收购的狮王这3家啤酒厂设于富庶的江苏省南部,与现有华润雪花啤酒在浙江省、安徽省及湖北省的啤酒业务比邻,通过此次收购,其产能达到560万千升,进一步确定了其第二大啤酒公司的地位,令其稳占中国啤酒市场份额达12%。这对于同样图谋华东市场的英特布鲁、三得利、喜力等参与者,不能说不是一大憾事。 更大的失落者是狮王。在诸多外资啤酒想方设法进军中国之际,狮王却放弃了在中国的大本营。 狮王为何撤退 狮王啤酒遭遇了外资啤酒在中国的第一轮投资热潮中的所有曲折。 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 外资啤酒开始大肆抢滩中国市场,狮王啤酒也在这个时机进入中国市场。 深远顾问公司董事长杜建君对于外资的第一轮败阵作了这样的分析:一是建厂成本过高。洋啤进入中国后,购并中国啤酒企业时都花费了高价,更重要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投巨资来改造这些工厂,因此投资成本很高;二是管理成本高,其人工成本比国内高出数倍;三是市场投入大,洋啤市场运作的主要手段就是买断酒店、大费用搞促销等,同时在媒体投入巨额广告,市场促销费用要比国啤高出10多倍。大投资决定了洋啤酒的高价格。而中国啤酒市场是中低价位占主流,高档酒份额不足10%。 昂贵的成本让外资啤酒面对中国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毫无抵抗之力。仅2000年,华斯啤酒集团被燕啤兼并、嘉士伯将上海的控股权出让给青岛啤酒、英国巴斯啤酒撤资金士佰以及美国亚洲投资集团撤出北京双合五星啤酒有限公司,这都被看作是正常的事情。 专业人士分析,狮王之所以扭亏无望,是因为其陷进第一轮外资啤酒投资的陷阱没有及时脱身,在第二轮投资中又没能把握机会。 第一轮外资投资由于对中国情况的不了解导致成本高昂,第二轮投资中外资啤酒更多是借助资本手段分享企业的成果。 “这次收购狮王,合计花费1.54亿美金,51.6万千升的产能,2300元每千升的收购价格还是符合我们的收购标准的。”华润啤酒负责市场的经理侯孝海解释。 啤酒行业在中国属新兴行业,人均年饮用量只有 16 升左右,与欧美啤酒发达国家 100 多升的人均年消费量相差 6 - 7 倍这是绝对的诱惑。外资啤酒一路高歌第二轮进入中国啤酒市场。不过并不是谁都能如愿以偿的,如果处理不慎,可能就像狮王一样无奈地败下阵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