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润滑油,中国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 07:51 中国质量报

  润滑油市场是中国石油行业中最早开放的市场。目前,国内润滑油的年消费量高达400万吨,销售额超过了300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国。但是,在商机无限的润滑油市场上,外来品牌占到了高端市场80%的份额,而一些质优价宜的本土品牌因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而少人问津。

  为此,在中国质量报和中国质量新闻网共同举办的2004年质量月润滑油质量研讨会上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众多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提出,“润滑油、中国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整个行业的共同誓言,即为质量、为品牌、为民族而努力。

  9月11日,在本报的会议室里,一场主题为“提升润滑油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润滑油研讨会正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和企业家围绕着润滑油的质量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标准化室副主任梁红第一个发言。她从事润滑油标准研究和制定10多年时间,对行业标准情况了如指掌。会上,她以占润滑油总量大概1/2的内燃机油为例,介绍了润滑油产品的市场情况以及标准制定的特殊性。她认为,标准的制定与国家的经济现状有关,目前,中国城乡差距非常大,所以标准的制定应该按级划分。石化专家陈国铭教授认为,润滑油产品的高产量不一定是好事,这说明耗量大、漏油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他说:“单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能解决润滑油在市场上的混乱现象。真的要解决,还是要搞市场准入,即润滑油产品认证。”陈国铭教授的发言得到了与会其他专家和企业家的共鸣。

  产品质量和环保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标准处处长胥树凡认为,环保就是产品质量延伸的另一条生命线,非常重要。同时,他提出,要真正提高润滑油产品质量,必须引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润滑油生产这个大市场,在管理方面,应该将环保、安全、产品、质量要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起来管理,实行一体化管理,进行系统设计,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

  假冒伪劣产品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绊脚石,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监督司副司长严冯敏的发言让在座的企业吃下一枚定心丸,他说,质检系统会从加强执法打假,建立起从上到下的联动机制入手,将一些假冒伪劣挡在润滑油的销售之外,让消费者用上放心油。

  “我觉得‘中国制造’应该是质优价宜,应该成为消费者的最佳选择。而质量认可是一个大的环境,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维护,所以我们希望‘统一’能和有能力的润滑油厂商共同打造中国制造这种观念,我们希望有中国制造字样的润滑油应该是好的产品,应该和美孚、BP、壳牌是一样的。”比起其他专家心平气和的讲话,北京统一石化公司总经理李嘉铿锵激昂的发言更像一场精彩的演讲。

  紧接着,他用电脑投影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统一石化公司以及整个润滑油行业的现状,包括进口品牌的来势汹汹,国内产品高端市场的不足,老百姓对润滑油产品认识的缺乏以及国产品牌的信任危机。为了能早日解决这些问题,李嘉倡议由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质量协会牵头,联合中国骨干润滑油企业,各大有影响力的媒体共同发起“润滑油、中国造”活动,向大众灌输选用优质、环保润滑油的观念。

  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马林对李嘉的倡导做出了回应,她坦言自己是润滑剂的外行人,但精通质量管理的她仍然为提升润滑油质量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梁红(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标准化室副主任)标准制定按级划分

  目前,中国已经成了润滑油的第二大消费国,年消费量大概400万吨,生产企业大概有约4000家,因为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这个数字很难确切地统计。

  近十几年来,经过了好几轮的整合,竞争也非常激烈,现在品牌也相对集中,但市场上的混乱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其中也有些内在因素。

  拿占润滑油总量大概1/2的内燃机油来作例子。事实上,除了内燃机油以外,工业润滑油和工艺用油都统称润滑油,但只有内燃机油是要进入超市的,和消费者联系也更加紧密些。同时,这个产品的特殊性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是从技术上来说,产品开发和评价的技术性非常强,包括基础油的选择,各种功能添加剂以及它的研发研制等等,另外,还有它的评定技术和模拟实验技术。这些技术相当复杂,一个产品要通过这样全套的技术评定,可能需要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人民币。

  另外,从标准来说,一个产品如果要达到标准,一般是通过它的使用性能来评定,评价费用也相当昂贵。这是一个方面,另外我们要达到同一个标准可能需要不同的配方,因为在开发过程中技术发展非常快,反映在标准中的一些添加剂含量的指标没有办法统一制定,这是标准的一个特殊性。简单来说,平时容易做的指标不宜把它限定死,真正表现性能的项目又非常费时,费用也非常高,平时没办法去做,这就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

  还有一个特点是,润滑油的生产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它是一个物理的调和过程,又不需要高温高压严格控制的过程,所以一些小厂遍地都是。

  所以这几个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现在市场的这个状况,存在的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有部分企业没有相应的生产设备和检测手段,为了降低成本不惜采用劣质材料,最近我们也发现从基础油的角度不规范的东西越来越多,最近石油涨价很厉害,一些小企业为了生存不按照规定要求加入添加剂,还有些是以次充好。从质量监测情况看,国家检测中心在2003年10月到12月进行了监督抽查,总体的合格率只有47%。这仅仅是理化指标,还不包括性能指标,由此可以看出市场上油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很低,除了国家抽查以外,地方监督部门的打假抽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经费不足,检测手段比较落后,能够检测的只是部分项目。

  内燃机油的标准是改革开放以后自上世纪80年代初按照美国的标准体系来制订的,标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我感觉要跟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定。那么内燃机油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汽车工业的发展也体现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的这个特点是,地区和城乡有很大的不平衡,我们的市场是高中低档共存的市场,所以从内燃机油来说,它也必然是这样。最高档的油现在在市场上也有相当的需求了,但是现在从农用发动机油这一块,我们又不得不回过头来订一个比较低的标准。所以说,我们的标准制定应该按级划分。马林(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市场竞争有利优胜劣汰

  刚刚听了几位专家和企业家的介绍,觉得润滑油质量问题确实很重要,一个是它的涉及面很广,销售额达到300亿元,另一个就是控制起来难度很大,市场上质量问题也比较严重,确实需要提高产品质量。那么,怎样提高润滑油质量呢,几位专家和企业家的意见都非常好。现在,从外行的角度,也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要提高润滑油产品质量还是要开放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放市场,国外的品牌进来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通过竞争优胜劣汰,这也是形成中国品牌的基本保证。

  著名美国营销专家科特勒说过一句话———市场通过激烈的竞争之后,最后形成了前三名,分别是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第一家占到市场的50%,第二家占到第一家的50%,第三家占到第二家的50%。其他的零零碎碎的还存在一些,但是排不上名次了。通过竞争可以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要怕竞争。

  提升产品质量与标准的制定也有很大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之后,大家都在一个市场上,标准的制定必须与国际接轨。但是,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强调一下中国的使用环境。拿汽车行业举例说,在北欧冰雪比较多,底盘容易腐蚀,对防腐的要求比较高,而南方比较热,对空调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考虑使用环境非常重要。

  另外,我也认为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非常重要,顾客在对润滑油质量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可以借助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为他们提供保护。

  谈到品牌的问题,现在国外的品牌进来了,国外的产品和国内的质量差距不大,但是品牌差距还是很大,品牌不是说靠广告打出来的,它是一种信誉的积累。BP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统一只有11年的历史。所以差距是有的,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把它缩小。

  从质量管理来说,产品的发展趋势是从重视内部质量到外部质量,内部质量就是企业的内部技术标准,也就是产品的理化指标,现在强调的是,注重内部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外部质量,也就是从性能上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一方面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润滑油的级别;另一方面要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达到真正的高质量。李嘉(北京统一石化公司总经理)中国制造等于质优价宜

  国内有很多像长城、昆仑这样非常知名的润滑油品牌,但是中国的消费者对国内润滑油品牌是不信任,尤其是高档产品。我们一直努力地想做高档产品却做不上去,事实上,我们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也很便宜。我想,这里面的原因是中国的润滑油企业制造的产品级别太低。而消费者并不清楚级别,他用了国外的产品,也用了统一的产品,觉得前者好,事实上,他用的统一产品比国外的产品低3个级别。

  市场竞争无序,产品质量提高缓慢,造成了消费者对于国产润滑油品牌的信任危机,这对于中国制造也是一个危机。

  我觉得中国制造可以等于质优价宜,也应该成为消费者的最佳选择。而质量认可是一个大的环境,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维护,所以我们希望统一能和有能力的润滑油厂商共同打造中国制造这种观念,我们希望有中国制造字样的润滑油应该是好的产品,应该和美孚、BP、壳牌是一样的。陈国铭(三星认证公司教授)市场准入治理市场混乱

  中国的润滑油市场比以前有所进步,但事实上,高产量背后的情况并不乐观。我们润滑油的比例与机械比例是不相当的。我们现在的润滑油产量在全世界居第二,美国第一,但美国的汽车量大,我国润滑油耗量大的这个事实说明:我国润滑油质量低,或机械漏油比较多。质量低,耗油量就大;档次低,机械质量就不好,机械漏油就比较多。

  近年来,不少生产润滑油的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在认证审核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专业知识的局限问题。由于对润滑油的不了解,有很多润滑油厂家随便做个润滑油理化指标,有些厂甚至不愿加大成本,做个简单的实验就出去了。这些都不能代表润滑油的实际质量,这也说明了这一套系统还不完善。

  光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还不能全部解决润滑油产品质量问题。我一直以来有一个想法———可以搞一个润滑油质量认证,但一个公司搞不行,必须是全国性的一个润滑油产品认证。产品认证不光是对生产体系进行认可,同时产品也要经过一系列认可,这个认证中心一旦对你的产品认证的话,它就要负连带责任。如果润滑油产品不达标,卖到社会损坏车,认证中心就要负责。

  润滑油的现状是一个问题,但单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能解决润滑油在市场上的混乱现象。真的要解决,还是要搞市场准入,即润滑油产品认证,可能需要一番工作。其次,润滑油技术比较复杂,有些在理化指标上都是合格的,完全一样,但在使用上就不一样了。建立润滑油市场准入制度,不但要搞体系认证,还要坚持产品认证,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张华(长城润滑油公司副总工程师)打造润滑油百年品牌

  我们在历次的质量检验当中,都保持着全面的质量合格,这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成绩。作为国内的大型润滑油生产企业,我们非常注意产品质量对品牌的影响。因为我们希望能打造一个百年的品牌,能够为“中国制造”增添光彩。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中国润滑油真正在市场上树立形象,让消费者真正认知,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上有很好的发展。

  标准只是一方面,它起到的作用只是一部分。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规范市场,怎样控制那些假冒伪劣产品不在市场上流行,让市场上所有的企业都认真严格地执行标准。

  作者:本报记者 刘伊婷

  (来源:本站原创)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