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1.7亿元蚀本生意“赚”钱内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 13:47 民主与法制时报 | |||||||||
本报专稿 “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但有人却偏偏只做亏了本的生意,“赚”的是那不断周转的下家的资金。 去年5月,上海警方破获了一起特殊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叶某和金某等在做纸张生
今年7月26日,这起被上海市纸张协会认为“造成上海纸业行的销售、交易陷入停顿”的“上海有史以来最大一宗纸张诈骗案”,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依法审查,被正式提起公诉。 做挂历亏损近千万,另立公司欲补“洞”叶某、许某和董某原本都做着正经的生意,在沪上开设经营着一家太龙酒店和一爿太龙书店。书店的主营业务是一年一次的挂历生意,由于挂历市场行情突变,1999年,书店出现了近千万元的债务和亏损。如此大的一个漏洞,要想补上谈何容易?被债务缠身的叶某等人苦思冥想后,终于决定另组公司,重新起家来偿还旧债。 2000年5月,叶、许、董在无实际注册资金的情况下,在上海某经济开发区注册成立了一个空壳公司———上海时运图书有限公司。叶任总经理,许任副总经理,董任法人代表。因没有流动资金进行周转,要拓展业务并非易事,于是,叶、许两人想到了当初因做挂历而买纸张时发现的一些“窍开”,即上海地区纸张交易中有先发货、后付款(45-90天不等的期限)的交易行规,利用好这种行规,就能套取流动资金。 不久,二人便以“时运公司”的名义,向有关纸张经销商频频套购纸张,然后不断抛售,将套取的现金归还旧债。 高进低抛“赚”大钱,2000万元损耗致崩盘然而,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是不可能摆脱困境的,叶某等人的公司不但继续亏损,而且所负债务也越来越大。 为了尽快套得现金还旧债,2001年1月,叶以月薪10万元的许诺聘用浙江义乌人金某为“时运公司”业务员,决定以高进低出的手段大量进货,迅速抛出,以套取回笼资金。在审查中发现,叶某等人在纸张交易中一般总是以每吨低于进价400元的价钱卖出,比如铜版纸以7600元/吨在上海买进,然后以7200元/吨迅速到浙江一带卖出。 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时运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仅一年间,叶、许、金以“时运公司”的名义,共进行了价值1.7亿元的纸张交易,在与上海某纸张销售中心等25家被害单位签订、履行书面或口头购销合同过程中,将骗得的纸张、纸浆低价销售后的得款用于归还债务、个人挥霍等,最终造成被害单位被骗后的经济损失达3700余万元人民币。 2001年4月,不少企业在给时运公司发货后,在规定期限内,根据叶某开具的支票到银行进行转账时,纷纷被吃退票,自觉“戏法”再也无法变下去的叶某终于被迫向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投案自首。 此案在行业中危害之大,前所未有“高价进低价出,漏洞怎么补?我想等以后公司做分切纸生意,得到的利润再填补以前所欠的货款。但这样做造成的亏损越来越大,到3月底,我已感觉不行了,但仍然继续订货,想‘博’下去,万一我会成功。我不能让生意停下来,如果停下来,我就彻底死掉了。直到5月,我才知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银行的退票愈来愈多,我连支付银行退票罚款的钱也没有了,所以只好自首了。”在审查中,叶某作了上述交代。 据统计,叶某等人自成立时运公司后,利用高进低出交易手段以及用于购置房产、轿车等进行挥霍造成众多报案单位损失高达4700万元。 据悉,此案在行业中的危害之大是空前的。案发之初,在上海文化用品商业行业协会纸张分会提供给公安部门的一份书面材料中有这样的陈述:“被骗单位均为上海纸业界知名单位,有相当影响的纸张经销商,由于涉案资金巨大,企业损失惨重,已直接影响被骗单位的正常业务开展。一个月上万吨的纸张物流已无法正常流转,直接影响上海印刷包装行业的生产用纸……我们担心……正常授信由于猜疑、怕受骗,不敢交易,连正常的票据也不敢收,严重干扰了业务的进展。” 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经审查后认为,被告人叶某结伙许某、金某,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合同诈骗罪,遂于今年7月26日正式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作者:记者靳伟华 通讯员曹小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