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配套集群质量总体攀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 08:26 中国质量报 | |||||||||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本地化发展正进入新的时期,其新特点值得各方关注。本地化作为其获取经营利益最大化的战略策略组成部分,表现出了多种发展模式。 在日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举办的“跨国公司本地化问题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在研讨中表示,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积极推动本地区生产带来的一个积极变化就是产品生产的配套产业总体质量不断上升。商务部外资司司长胡景岩分析认为,跨国公司的
一是人员本地化方面,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本地化趋势明显。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仍是吸引跨国投资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蓝领一线工人与欧美的工资成本比约为1∶40,科技人员成本比约为1∶10,与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的差距略小一些。跨国公司在进入我国的整个经营中,生产一线工人的本地化做法基本相同,而目前其竞争已体现在管理上和技术人员的整合中。当前,改革开放初期一些跨国公司工厂里有几十名外方管理人员的现象正在减少,外资研发中心的中国人才已占有很大比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中的本地人也在增加。在获得较大经营管理成本下降的同时,中国本地人才的优秀也越来越多地得到跨国公司的认可和有效利用,这也促使人员本地化趋势呈现持续发展之势。 二是技术本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日益形成有机整体,跨国公司如果在中国市场上拿不出最好的技术,竞争就可能失利。如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跨国公司不断推出新车型,过去那种进口一种老车型,多年不变照样可赚钱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中国市场上的手机款式推陈出新亦是引领世界潮流。产品的不断创新必然带来技术的向本地转移,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生产基地的存在也必然带进相应的技术研发。近两三年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中国增长非常快,目前已超过600个,而应用技术的研发也正逐渐带动更深入的基础技术研究的开展。目前中国政府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亦持支持鼓励态度。 三是生产配套的本地化日益突出。改革开放初期外国投资制造业以在华组装为主的生产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不管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从一般的轻工、纺织、服装、食品领域到较高端领域的IT领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很多产业产品正在逐渐形成产业配套集群,从原材料到零部件的诸多上下游产业,正在逐步形成本地化产业系列。中国原材料及相关工业生产水平、工艺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这种配套成为可能的重要条件,而这些极具竞争力的本地化配套的发展,又使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绝对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已占57%,而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已分别占到84%和70%。胡景岩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配套本地化还蕴藏着很大潜力,如跨国公司如何与西部资源相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将焕发出的新的产业机遇等,都将使跨国公司在华的生产配套本地化发展进一步深入。 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王辽平同时也指出,目前跨国公司在华本地化过程中,也可能将面临现有人才不足的问题。由于其发展速度非常快,本地化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供给是一个问题。同时,港澳公司的生产控制核心部分如管理、销售、研发方面在内地的发展,今后也可能带来港澳服务业的空心化,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汉林教授说,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的一个必然产物,对于投资母国来说,跨国公司本土化是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组成部分,但是对东道国而言本土化可能又是一个充满各种机会和挑战的过程。一般来说,东道国政府有一种愿望去推动本土化。在越来越充分竞争市场背景下,中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等应对跨国公司本土化发展趋势及相关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政策制定以及为国内企业提供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更全面最大国家收益。 作者:李道佳 于海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