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隔山唱 何时传天下 -关于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的调查(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 07:45 中国质量报 | |||||||||
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两家大型超市,超市中的水果、蔬菜、肉制品及水产品等各种农产品销售场地,占据了超市面积的近1/3,以中高档产品为主。记者发现,有的贴有“绿色食品”标识,有的注明通过ISO9000认证或HACCP认证,而贴有全国统一农产品认证标识的商品却只有一种。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消费者,绝大多数人把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混为一谈,竟然没有一位能把这个概念说准确的,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作为一项政府力推的“工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早已在各相关部门搞得热火朝天,也在部分城市开花结果,但是,在更多城市,宛若一只隔山唱歌的百灵,听得见,看不见。 地区差异是目前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存在的一个问题。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技术负责人罗斌介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备受青睐,政府推动力度大,发展速度也快,获得认证的产品和通过认定的产地都比较多。但是,在另外一些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政府支持乏力,无公害农产品在这些地区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行业差异也非常大。截至目前,通过认证的产品大多数是种植业产品,发展速度也很快;相比之下,畜牧业和渔业发展缓慢。种植业产品属于初级产品,技术难度相对较少,而畜牧业和渔业的认证技术难度则非常大,并且更加严格。这就是目前市场上无公害畜产品和渔产品非常少的原因。 另外,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还存在着“证出多门”、标识五花八门等现象。据了解,从2001年4月到2003年年底,我国32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相继启动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在地方认证期间,由于各自为政,出现了标准不统一、标识不统一、认证不统一的局面。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在统一认证、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监督和统一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以图逐渐规范认证行为和生产行为。 据了解,我国农业每年使用20多万吨1000多种农药,农药的种类每天还在增加。近年来,我国相继对18种农药、29种兽药、39种渔药做出了禁止使用的规定,对19种农药、8种兽药和5种渔药做出了限制使用规定,但是,就像有关专家所说的,绝对的农产品安全是没有的,因为新的问题总在不断地出现。 人们普遍比较关心,由政府部门推动的认证事业,如何才能保证其独立、公正、公平、公开和有效。据介绍,目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即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民仍然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主,生产比较分散,给认证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按照2001年制定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目标,我国“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水平。”现在只剩下3年左右的时间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达到这个目标,任务无疑是很艰巨的。 作者:本报记者 丁 莹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