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木质装潢材料防三陷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10:20 东方网 | ||||||||||
选稿:刘鸣 来源:青年报 作者:刘晶晶 东方网8月24日消息:靠“捆绑式”销售牟取利润、用次等芯冒充“进口材料”。近期,由于买木质装潢材料中圈套的投诉急剧增多,市消保委昨天发布消费提示:须提防目前木质装潢材料市场三大陷阱。
据介绍,木材和木制品占装潢总价一般达10%,为牟取暴利,商家在推销时做足文章,甚至形成了“行规”,遭消费者投诉后,商家有恃无恐,调解成功率很低。消费者只有先熟悉这些“行规”,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质检部门近日的检测报告显示,上海建材市场中人造板的合格率为60%,木地板仅为50%。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买木材和木制品前先请教业内专家,对一些专业说法有个初步了解和区分。选择商家时要认准较好的品牌,选购有许可证标志的企业产品,不要忘记向商家索要发票。 陷阱一低价揽客捆绑销售。市场价格一般为每立方米1300元左右的落叶松原木,一些商家竟能打出每立方米800元的低价。消费者以为占到“便宜”,常常将其他的木材都托其代购,此时商家就在其它捆绑销售的木制品上玩“价格猫腻”,以大大高于市场的价格销售给顾客,获取了更多的利润。 陷阱二混淆概念。按国家标准,出厂木材的档次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等。但目前市面上木材包装上经常可见A、AA、AAA等字样,生产商以此混淆等级概念。同样是进口面板,其所用的芯材也不尽相同,许多商家利用“进口材料”的概念,将次等芯材的面板充当上等芯材,蒙骗消费者。 陷阱三尺寸缩水。长期以来,木材市场上一直有约定俗成的“行规”,即往规格上靠。例如厚2.5厘米的板材按3厘米计算,这种“行规”导致木材厚度不足。如目前市场上18毫米的细木工板往往只有16毫米,甚至更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