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大豆“进口危机”警示我国农产品安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07:13 中国质量报

  尽管立秋后不少地区气温开始转凉,但大豆加工业根本感受不到一丝凉爽,因为一场大豆“进口危机”,让众多中国大豆加工企业正在生死存亡边缘痛苦煎熬。

  据悉,去年11月份至今年4月份期间,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猛涨,缺乏国际市场经验的中国企业签订了大量进口合同。截止到8月12日,我国共采购了822.9万吨美国2003/2004年度大豆。但从今年5月份开始,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暴跌,中国大豆加工业遭受重创,出现全行
新浪交友有奖征文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业亏损。业内人士估计,2003/2004年度榨季大豆加工业损失超过40亿元人民币。

  美国农业部2003年在连续数月调低美国大豆产量预测,同时调高中国大豆进口量预测,造成中国大豆加工企业恐慌心理,纷纷加大采购力度以防将来出现短缺。相关统计表明,芝加哥大豆价格从2003年7月的每蒲式耳532美分,一直涨到2004年4月份的1064美分,达到了近16年来的最高点。这种涨幅相当于中国境内价格从每吨2300元人民币涨至4400元。中国企业大多数在年初期货价格高位上大量采购大豆,成本在每吨4300元人民币左右。而到5月份,受美国大豆价格下跌影响,中国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持续下跌,仅为3200元/吨。据业内保守估计,仅上半年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就因此损失40亿元。

  “我国大豆加工业‘进口危机’的爆发,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这是由行业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所决定的。”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绪岷说:“把危机的爆发仅归咎于外部因素,是不客观的。”此次大豆“进口危机”,将对中国大豆市场格局以及相关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而由此暴露出的农产品产业安全问题,更应引起各方警觉。

  曹绪岷说,大豆加工业重复建设,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是导致今年危机的根本原因。近两年来,因大豆加工业利润丰厚,导致榨油业疯狂扩张。目前全国日加工能力达到500吨以上的90多家企业,年加工能力已达到6000万吨左右,而国内需求仅2500万吨左右。自1996年以来,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数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大豆成为中国第一个放开进口的大宗农产品。2003年,中国进口大豆2074万吨。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1/3。“中国本应在全球大豆定价机制中具有相当发言权,但事实并非如此。”北京珂玛美嘉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飞说。

  据了解,世界大豆主产区为美国以及巴西、阿根廷3个国家,但国际大豆贸易却掌握在以美国公司为主的近10家国际粮商手中,其中又以ADM、邦吉、嘉吉为主。徐建飞说:“尽管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农产品期货价格更多反映美国市场行情,并不能全面反应国际大豆供求状况,但中国企业向国际粮商购买大豆,却不得不按照芝加哥交易所的价格来作价。在这种格局下,中国企业很难掌握主动。”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占国际贸易量的1/3,理应能左右市场价格。但我国进口大豆时对价格影响力微乎其微,反而被价格“牵着鼻子走”。有关人士认为,我国大豆加工业今后要避免再次发生“进口危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国际大豆定价机制。

  据介绍,现行国际大豆定价机制主要有三个明显的不合理之处:一是国际大豆贸易主要由美国为主的粮商控制,形成了“南美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卖大豆并决定价格”的扭曲局面;二是大豆交易价格以更多反映美国国内行情、而并不能全面反映国际供求关系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价格为基准;三是价格需要合同来保证,但目前进口合同采用由美国粮商提出的合同文本,其条款充分保护出口商利益而不利于买方。

  大豆生产国一般杂质可以控制在1%以内,但我国进口合同规定为2%。因此有的粮商甚至用鼓风机将豆皮等杂质吹入大豆,或将玉米、小麦等低价谷物掺入大豆。近几年来,我国进口大豆到货后发现了严重质量问题,但合同条款限制了我国企业对外无索赔权,进口风险全由进口企业承担。

  商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是危及中国农产品产业安全的又一大问题。目前,中国大豆行业的基本信息,如单产、种植面积、库存、压榨等情况,都缺乏准确的数据,也没有权威部门适时发布。中国大部分企业在做决策时,往往主要参考美国农业部或外商提供的中国与国外市场数据。此外,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忽视风险管理,不熟悉国际游戏规则,是产生危机的又一内因。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产量和出口量增加很快。特别是巴西,其产量直逼美国。建议从政府和行业层面上推动中国企业和这些国家直接进行贸易,包括支持中国企业直接从南美采购大豆,支持中国有实力的企业直接在南美建立种植基地和储运设施。不少业内人士也呼吁,大连商品交易所应尽快推出转基因大豆和豆油期货交易品种,完善中国大豆期货交易体系。这样,国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大连交易所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成本,从而最大限度控制风险。

  作者:王小波 吴 巍 张 文

  (来源:本站原创)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