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两年内房地产需求仍强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5:26 经济观察报

  从表面上看,尽管大量投机资金的涌入使得部分地区的房地产业出现了恶炒的情形,但这只是局部现象,总体而言,2003年房地产的上升还在正常的范围内,未来几年估计这种火热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热点可能将有所转移。例如,西南地区的大城市如重庆、成都、昆明,沿海城市如大连、青岛、杭州等地区的房地产正处在上升阶段,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的投资热点,而上海、广州、深圳等房地产较为成熟的地区房价近来也有上升趋势。

新浪交友有奖征文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房地产现有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个速度是由旺盛的需求支撑的。在引发房地产热的诸因素中,由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强劲需求一直是房地产投资的主要推动力。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有15-24平米,距离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

  城市化进程是支撑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战略》规划要求,到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要达到40.5%,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我国将需要将1.06亿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而到2020年时,这一数字将达到3.25亿,届时,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53%。目前我国的城市人口大约为4亿,如果再增加3.25亿,等于目前的城市人口容量将需要增加近一倍。而若以人均20平米的住房面积计算,仅住宅届时就需要65亿平米以上。另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大量的被动需求,如拆迁和改造等。据统计,全国房地产需求有1/3是拆迁带动。

  同时,老百姓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加速了对住房的更新换代,形成了大量的主动需求。相当一部分人购置房产是为了投资,以获取未来的投资收益。

  未来几年我国房地产投资不会再次上演“地产灾难”

  在今年4月底,国务院连下三道令牌,均与房地产行业发展有关: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提高至35%以上;全国暂停半年审批农业用地转成非农业建设用地;全面清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而由于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信贷业务一直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8年末的3106亿元急速放大至2004年3月末的28251亿元。房贷业务的“疯狂”增长已经令央行警惕。央行房地产金融紧缩政策121号文出台后,由于土地成本和拆迁费用迅速上涨,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需达到40%-50%才有能力顺利启动项目,迫使房地产企业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融资渠道。而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央行及各大商业银行却对住房贷款几度收口。

  不仅开发贷款受到严控,连被认为最安全的个人贷款也受到限制,自今年4月27日起,全国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多项贷款。北京商业银行提高房贷门槛,首付比例最高提至40%。

  除了严控金融信贷外,中央政府还加强了对房地产开发土地的“监控”。日前,从国家建设部了解到,我国将通过出台土地规划许可证有效期等方式打击开发商囤积土地,缓解土地供应紧张的矛盾。“管紧土地,看好信贷”,中央政府同时启动土地和信贷这两个重要“杠杆”,无疑是给正处于热潮中的房地产开发泼了一盆冷水。

  种种情况令人联想到1994年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其时市场行情也极其火爆、炒楼现象大量出现,中央政府金融信贷“釜底抽薪”,令房地产市场陷入了“坍塌不复之困境”。

  但是,目前情况与90年代初靠投资拉动的房地产热有着本质的不同,如前所述,目前中国仍然存在着强劲的消费需求,随着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增强、投机性购房的抑制和供求的缓解,商品房价格将会回到正常的状态。

  而且,2003-200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因其它多行业的高速增长所拉动,不是简单的依靠一两个行业的拉动。如钢铁、供电、汽车、水泥、电解铝(资讯 论坛)、石油煤炭、运输、电讯、城市基础设施(非房地产)的年投资增长达到30%-600%之多,房地产的全国平均年增长只有20%,相比之下,还算比较低的了。再有,现有的房地产投资增长是在连续多年平均20%的增长基础上较平衡的发展增长,连续多年房地产消费增速远远大于房地产投资增速,也说明了这一轮投资增长具有其合理性和适应性,不会因此而产生过度的危险。

  因此,未来几年我国房地产投资,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由于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投资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房地产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