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减负”带来的实惠 被农资涨价一点点“吞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09: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涨价,河南各地的农民忧心忡忡:“减负”带来的实惠,正在被农资涨价一点一点“吞掉”。

  本报记者 王明浩

    农民:价格可不能这样涨

新浪交友有奖征文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夏收已过,秋种又毕,时下正在农作物大田管理的节骨眼上。8月16日下午,记者冒雨来到河南省新密市袁庄乡姚山村。连绵的阴雨赶走了盘踞多日的“秋老虎”,但并没有给小山村带来应有的清爽。村民郭海祥吃过午饭便枯坐家中,眉头紧锁:“现在化肥价格涨得太厉害,从6月到现在,两个月涨了三四次,哪家也受不了!”

  郭海祥一家4口人,种有3.6亩地。他这样算了一笔账:3.6亩地,“直补”补了30多元,农业税每亩减少5元左右。但现在每袋尿素比去年涨了20多元,50公斤装能上2亩地。每亩地光尿素成本就增加10多元。此外,农药、种子等农资都在涨价。这样一算,“减负”带来的实惠就抵消得差不多了。

  照往年,郭海祥要上两袋尿素,今年就买了1袋。“上不起呀!”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说。记者在郭家看到,3间平房,破破烂烂,电视看起来很老旧,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说话的当儿,姚山村村委委员郭占朝走进来,用很高的嗓门说:“去年这个时候,50公斤装尿素1袋60多块,今年一下子涨到86块,最高时95块。价格这么高,农民想不上又不行。你们给呼吁呼吁,农资价格可不能这样涨!”说到直补、降税和农资涨价,身兼村会计员的郭占朝说,其实农业税收得并不多,问题的关键是农资价格涨得太厉害,“涨的肯定比减的多”。

  临走的时候,姚山村的乡亲们拉住记者说,在袁庄乡,姚山村算是不错的,村里还有几个厂子,老百姓打点零工能赚些钱。要在张华岭、吴家庄、石贯峪等村,群众靠天吃饭,靠庄稼过活,农资价格这个涨法,大家伙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河南省政府决定:2004年在全省范围内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直补资金数额按不少于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40%计算确定,约合11.6亿元,亩均补贴12.3元;同时,减免农业税3个百分点。连减带补,全省粮农从每亩地中直接受益近40元。但因农资涨价,农民平均每亩地要增加投入三四十元。

  供销社:几个牌子的化肥都缺货

  随即,记者驱车来到岳村镇岳村供销社化肥批零部。4间露天库房里,整齐地堆放着多种复合肥料。有新乡小冀产的“心连心”牌复合肥,还有山西晋城产的“泽州”牌尿素。岳村供销社主任李世云说,近一段时间,农民来买化肥时都抱怨:粮价涨了,农业税也降了,但农资价格涨得太快,刚装进兜里的钱又掏了出来。

  “说实话,供销社也替农民着急,可有啥办法?”岳村供销社副主任李德来告诉记者,“拿‘泽州’牌尿素来说,去年进货时1400元/吨,今年‘噌’地涨到1770元/吨,50公斤装1袋88.5元,供销社卖给农民90元/袋。这样一来,农民买一袋要多花近20元。”问及销售情况,李德来说,“几个牌子的化肥眼下都缺货。种地靠肥料。过去农村喂牲口,积点土肥,现在种地机械化了,都买化肥上地。价格虽高,农民狠狠心也就买了,用多用少罢了。”

  厂家:能源、运输成本增加是主要原因

  农资涨价,原因何在?记者电话连线两家化肥生产厂家得知: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煤、电等原材料涨价推动成本上升;二是公路“治超”,国家对载货汽车计重收费,厂家把多出来的运输费用都计入到价格里面。当然,眼下正是农作物大田管理的关键时期,追肥好坏直接影响庄稼收成,外加下点雨更有利于追肥,这个时候,也不排除个别不法商贩趁机哄抬物价,导致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可能。

  记者随之又了解了新密的煤价。新密是个煤城。去年1吨煤七八十元,今年猛涨到300多元,一下子翻了两番多。煤价上涨,直接推动了其它相关物资成本上升。新密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新密的煤价都将维持目前的高水平。来自省物价部门的统计显示:1至7月,河南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由于受煤炭、钢材等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目前已累计上涨11.5%。其中,化肥出厂价格前7个月同比上涨13.4%。从新密赶回郑州途中,记者碰到一位拉农资的师傅。他告诉记者,往年从郑州往新密跑车,载重5吨的汽车可以拉十五六吨,现在不行了,“公路治超罚得很厉害”,这就增加了运输成本;过路费原来20元,现在涨到40元,跑个来回就是80元。过路费摊到载重上,拉1吨合16块钱。“这些钱,最终不可避免地都要转嫁到买农资的农民身上。”他说。

  后记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中央出台的惠农政策,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可粮农左手才把从政策中得到的实惠装进口袋,右手就不得不把它连同老本掏出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固然有规律性的因素,但政府部门还是要尽量想办法解决农民的增收难问题,切实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农民艰辛多不易,群众利益无小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农资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