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消费调查:仅7%受访者倾向于借钱消费提前享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 10:51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单羽青

  8月18日,零点调查和远景投资公布的一项最新完成的城市居民银行卡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7%的受访者表示“倾向于借钱消费,提前享受”,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持有银行卡,但其中持有“先消费、后还款”的可透支银行卡的比例仅一成,与银行卡持有比例相差悬殊。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今年5月,零点调查和远景投资合作,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和西安七城市的2210位14-60岁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

  目前,国内银行卡主要有不能透支的借记卡、可小额透支的准贷记卡以及可透支的贷记卡即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三类。调查表明,七城市居民借记卡持有比例为52.2%,贷记卡为6.1%,准贷记卡为5%,超过四成的人没有银行卡。据中国银联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共发行银行卡6.9亿张,平均每两个人拥有一张银行卡,这与此次调查中借记卡持有比例52.2%基本相符。

  研究人员认为,出现这种“可透支银行卡持有比例仅达一成”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越来越超前并不断涌现,然而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这类人群还只是一小部分。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七大城市居民总体中,不愿借钱消费的城市居民比例接近60%;而25.1%的城市居民不喜欢借钱消费,但为了应急会借钱消费;只有7%的城市居民表示倾向于借钱消费,提前享受。各群体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从年龄看,23-30岁之间的群体最前卫,倾向于借钱消费提前享受的比例占11.1%。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也越趋保守,在51-60岁的人群中,不到4%的人愿意借钱消费。从职业来看,选择自由职业的时尚人群也是最前卫的消费者。此外,超前消费与收入水平、学历基本呈正相关趋势。

  对于只持有借记卡的人来说,他们不使用可透支银行卡排在前三位的原因都体现出不愿“欠钱”的意识,回答“不喜欢欠人钱”的高达60.5%。“挣多少,花多少”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阻碍了可透支银行卡的市场渗透与拓展。

  二、申办繁琐,信息渠道建设相对落后

  分析具有超前消费理念的消费者不使用可透支银行卡的原因(见上图),可以发现,排名在第一和第四位的原因都体现出消费者不了解可透支银行卡的知识。而从第二个原因看,虽然很多发卡机构提供了除营业网点申办方式外的网上申请、电话申请等方式,但周期仍偏长,不能满足现代人追求快捷便利的需要。这两点限制了可透支银行卡在具有倾向于借钱消费的超前消费观念人群中的发展。

  三、银行卡核心意义与使用者需求有偏差

  “可透支”银行卡,尤其是贷记卡的核心意义并不是鼓励取现,而是为减少现金的流通,鼓励超前消费。贷记卡不仅是一种便捷的支付工具,更应是一种理财工具。然而对使用过可透支银行卡的人调查发现,使用可透支银行卡的最主要原因与发卡初衷存在偏差。位于首位的使用原因是“不担心现金没带够”(64.5%),其次为“手头缺钱时,可解燃眉之急”(54.9%),而“满足超前消费”(34.5%)仅列第三位,说明人们仍然习惯于当面付清的现金交易,而刷卡只是换了种方式的“当面付清”而已。超前消费、透支消费并未如发卡机构所期望的那样深入人心,更多的人只把贷记卡作为一种单纯的支付手段,而不是理财工具。

  有关分析认为,可透支银行卡的推广和普及首先需要克服传统消费观念的障碍,打破“量入为出”观念的壁垒,培养超前消费意识。其次,发卡机构在销售和信息渠道建设方面还需加大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信用卡知识。第三,作为发卡机构,如果只强调超前消费的时尚前卫,强调刷卡消费的便利显然不够,应理解人们使用信用卡的真实原因,同时着力改变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现金支付的交易方式,并适应人们的理财需求,突出信用卡的理财工具色彩。此外,各类银行卡在透支额度、期限、利率、罚息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各发卡机构网络之间还不能完全无障碍互通,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银商之间的费率之争导致的商家对刷卡消费的“歧视”,以及人们对银行的不信任等因素也使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时表现谨慎。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