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明天 我们吃谁的中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08:27 中国质量报

  在对人类以现代身心疾病为主的多数疾病的治疗中,化学药物越来越表现得无能为力,特别是在慢性病治疗中,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和抗药性日趋严重,而此时中医药的优势却越来越明显。然而就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各种品质的“洋中药”悄然涌入,据一项最新的调查统计显示,国内中药市场的20%竟然被“洋中药”占领。而另一项统计表明,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其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产品占10%,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占7%,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仅占5%左右,只有5.8亿美元。在极为有限的出口额中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理想系列写字楼热租中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俄罗斯方块邀你玩
,绝大多数还是原料初级品,中成药仅占1.26亿美元,且多以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出口,国内市场每年从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等进口“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洋中药”反食中国

  “我们近期会有两种植物药进入中国市场,下半年还会继续推进植物药在中国的销售力度。”德国马博士大药厂中国项目部市场总监刘智对抢占国内中药市场显得信心十足。他还表示,从市场形势观察,近两年中国进口“洋中药”的数量会成倍增长。像马博士一样,法国施维雅药厂、瑞士诺华等公司近期也有攻占国内中药市场的计划,而港资中药借力CEPA杀入内地已是如火如荼。

  据了解,回归自然、崇尚天然植物药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新理念。而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是亚洲,特别是在中医中药发源地的中国,天然植物药特别是非处方药更易被人们接受,这也是“马博士”加紧进入中国步伐的主要原因之一。看好中国天然植物药市场的还有瑞士诺华中国公司,早在2001年诺华就投入450万美元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中药新品种,希望在中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欧洲和日韩等地国际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纷纷通过在华合资或加大投资等实施本土化策略,纷纷涌入中国的天然植物药市场。日本、韩国更是凭借技术加工优势,通过对由中国进口的中药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垄断了国际植物药市场约90%的份额。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中药企业数量多达千余家,但是全行业的利润总和还不及一家跨国公司的利润。

  中国本是中草药的发祥地,而这些年“洋中药”抢滩中国的架势却愈演愈烈,那么“洋中药”是凭借何种优势向中药的原产国发力的呢?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介绍,“洋中药”进军中国市场主要有两条渠道:第一条渠道是产品推进。名列世界OTC药企100强之一的德国马博士大药厂,一直以开发天然植物药为主,特别是其天然植物排毒类产品在全球52个国家已有销售49年的历史,而现在他们已将中国列为其重点发展的市场之一,仅在华南地区的广告费用就将投入1000万元,其目的不言而喻。第二条渠道是产品研发。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瑞士诺华出资450万美元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的“中草药中的天然活性物质”项目已经初见成效。

  专家介绍,我国中药企业虽然有千余家,但是真正上规模、符合国际生产标准的企业还太少,这主要是因为无法从源头和生产等方面保证对中药生产实行全面的质量监控,无法在药理及成分上有一个量化标准。而对于像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中药业来说,每年在科研开发上的费用占到产品销售额的30%左右,保证了其产品顺利通过美国FDA、欧盟GMP等国际认证,这也是“洋中药”叫板本土企业的实力所在。缘何玩转世界

  抢占中药市场的“洋中药”多为单方植物药,与中国众多的复方中成药相比,药方显得单薄,但却已经玩转世界。如日本的救心丹、德国的银杏叶等均迅速占领国际中药市场。为什么单方药能玩转世界?专家介绍,复方中药的药物多达十几味,添加某种药物有时是为了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副作用,组合起来治理某种疾病效果更好。但具体哪味药起什么作用,现在医药界不能完全解释,比如我国的阿胶,其补血的作用已经得到中外专家的认同,但国外医药界希望能指出阿胶中哪些成分帮助提高钙吸收、哪些成分帮助补血,但目前国内还无法研究清楚。恰恰是这种问题,挡住了中药在国外申请药准字的道路,于是人参、银杏、黄芪这些非常有名的中药制成品很难得到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认同,因而限制了出口。

  在中国复方药因无法解释清楚药理而在国际市场门外徘徊时,“洋中药”却大行其道。这些以单方为主的洋中药的一大特点就是在说明书上清楚说明每种药物的作用。如日本的汉方制剂中药,大多数有明确的标准、药理研究及临床功效数据等,同时现代化生产让其保质期高于国内1~2年,比较容易受到市场青睐。德国马博士大药厂中国市场总监刘智还认为,中国中药企业虽有千余家,但真正上规模且符合国际生产标准的企业不多,国产中药难以从源头、生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这也是中国中药难以立足国际市场的一大原因。另外,企业产权不清晰,科研开发和产业的脱节,也使得国内中药产业前进的动力不足。他表示,根据WTO规则,洋中药进入中国关税已下降六成,洋中药全面进入内地已经时机成熟。

  专家们认为,中药产品研究开发不够,专利申请意识不强是中药的致命伤。国内企业同一品种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一些外国公司也在无偿地利用着我国中药开发成果获取巨大的效益。据了解,目前中国的中草药专利被外国抢注的已经达到了近1000项。“土中药”亟须为自己“正身”

  “洋中药”回师中国杀个“回马枪”对于传统中药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面对“洋中药”的大举兴起,一些中药界人士惊呼:“洋中药”当真要喧宾夺主?中药的成分“说不清楚”一直是国外拿中药说事的话柄。

  诺华公司有关人士指出,中药从种植生产到成品应用,虽有多年经验,但却缺乏规范,难以定性定量。中药能治病,这是谁都知道的,但中药为什么能治病就说不清楚了,你说吃了能治病,究竟为什么能治病?里面有些什么成分,到底是哪种成分起了什么作用、产生了效果?尤其是中药的“祖传秘方”往往是在家庭式的小作坊里配制成功的,这在国际上难以获得认可。

  王锦霞认为,中药之所以难以获得国际上的认可,主要来自自主知识产权的困惑。她指出,目前全世界植物药和天然药物产品年销售额120亿美元,而我国仅6亿美元。日本以我国中成药“六神丸”配方加工制成的“救心丹”一个品种,年销售额就高达1亿美元。面对“洋中药”的攻城略地,我们之所以“气短”,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安全性、质量和功效方面完整而科学的数据,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

  “最令人担心的是对中药秘方保护的冲击。”有专家认为,因为中药是传统传承而来,由于秘方及专利保护意识的淡薄,使得中药配方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免费大餐”。比如只有210个汉方药制剂的日本,处方主要来自中国,但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却达到80%。

  北京某制药厂一位张厂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医药企业难以进行研发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困难。他说,有实力的企业都是大型的国有企业,拿出大笔的资金进行研发是要冒风险的,但谁应该为这种风险负责?谁又肯为这种风险负责?张厂长告诉记者,国内的研发机构也无法让人满意,要么水平不够,要么有能力的科研人员都被国外的企业高薪聘走了,即使留下一部分科研人员,也因为国有研究机构的体制问题难以施展自己的才能。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洋中药”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是件好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走向世界”中药界已喊了很多年,但至今未见多少成效,其主要原因:一是中药中确切疗效的成分一直不清楚,二是由于文化原因导致欧美对中药综合治疗的误解。而现在一些日本、欧美的药企特别是一些500强医药企业,大举开发中药处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药和普及中药。而在另一方面,“洋中药”冲击国内中药市场,也会为国内同行提供一个很好的技术及市场榜样,最终像家电、手机等产业兴起一样,“群起而追之”,把“洋中药”赶出中国市场。

  作者:王向龙

  (来源:本站原创)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