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食品企业分类分级管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07:38 中国质量报 | |||||||||
编者按 上海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是该市质监局强化证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控制监管成本,引导鼓励企业诚信自律的一个尝试。这项制度一方面确保了质量技监部门可以集中力量切实加强对高风险、质量不稳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分出轻重缓急,体现监管层次。另一方面导入了鼓励诚信、奖优罚劣的理念,注重对企业的引导
本报讯(姚明光)上海市质量技监局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推出全新举措,一项“以高风险及质量不稳定食品为重点对象,以现场审查、监督抽查、日常监管和年度审查‘四结合’量化动态监管为手段”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日前正式推行。 随着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深入开展,QS获证企业越来越多。目前,上海“老五类”食品,已有108家企业获得了126张食品生产许可证;“新十类”食品,也有107家企业获得了121张食品生产许可证。为了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提高监管有效性,防范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海市局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突出重点、监管下移”的原则,在开展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推出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核心是量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持续保证产品质量的能力,从而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一是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产品的风险性将企业进行分类。其中,肉制品、乳制品、饮料、酱油、食醋等高风险食品的生产企业、十人以下小企业以及曾有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的企业列为重点企业,而其他企业则为一般企业。二是根据QS现场审查10项必备条件以及日常监管7大内容的量化评分,确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级别。其中,现场审查与日常监管评价均为“良好”的为A级,一个评为“良好”、一个评为“一般”的为B级,均为“一般”的为C级,而日常监管评为“差”的则为D级。三是证后监管采用现场审查、监督抽查、日常监管(巡视、回访)和年度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日常监管主要检查企业是否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是否持续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出厂检验落实情况、不合格项改进情况以及生产许可证编号和准入标志的使用、企业有关情况的变更等情况。特别要检查企业是否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回收的、非食用的原料加工食品。四是根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不同类别和级别,采用程度不同的监管方式和频次。如:对A级企业予以“支持”,对B级企业予以“关注”,对C级企业予以“规范”,对D级企业予以“查处”;在监管频次上,A级企业“每年2次”,B级一般企业“每年4次”,B级重点企业“每年6次”,C级一般企业“每年6次”,C级重点企业则多达“每年12次”。五是,实行动态管理。获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关键监督项目的,将降低其等级;对于轻微违规,如能限期整改并达到要求的,可保持其等级;而日常生产中一直保持良好记录的,也可提高其等级。 作者:姚明光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