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刺猬型企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 09:17 中国质量报 | |||||||||
据报载,上海医药集团从去年开始决意出售44亿元资产“瘦身”:出让了26家企业、转让了43项股权和5个知名品牌。当时,上药集团从纵向看,下属药厂多达205个,从最末端的子公司到集团有多达7层的母子公司关系;从横向看,从紫药水到手术刀,涉及产品品种多达几千个。董事长周玉成曾拿“一篮子鹌鹑蛋”来比喻这种“什么都要,什么都不强”的小而散的局面。“我们往往拿许许多多产品打一个区域市场,而跨国制药企业是拿一个产品打全球市场,竞争力的差距不言而喻。”
这则个案告诉我们,企业要具有自己的强势,现有的规模和业绩并不一定是其成功的最重要保证,它甚至还可能成为发展的障碍。要成为强势企业,企业要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我们最擅长、最不擅长的是什么?我们的经济增长点在哪?我们的核心人员最热衷于什么?尽可能清晰地回答并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就会逐渐形成本企业业务方向的“核心领域”和“核心竞争力”概念,可能使企业脱颖而出。 这正如野生动物中的狐狸与刺猬。狐狸阴险狡猾、诡计多端,总是设计出无数伎俩来克敌制胜,但它永远是一种弱势动物;而刺猬看似笨头笨脑、毫不起眼,却凭满身锋利的刺形成独有的防御能力,总是屡战屡胜。古希腊诗人Archilochus有一句名言:“狐狸千伎百俩而有尽,刺猬凭一技之长而无穷。” 企业和企业家也有狐狸型和刺猬型之分。狐狸型企业总是业务繁多、目标繁多;而刺猥型企业总是聚焦于自己能独当一面的业务,能从复杂的表象找到潜在的机遇,能运用简单的原则使企业走向成功。那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跨越的企业精英,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刺猬。他们运用自己的刺猬本性,为公司努力建立“刺猬理念”,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德国化工和医药巨头拜耳公司,2003年开始剥离其几乎全部的化学品业务和三分之一的聚合物业务,制定了以材料科学、保健品和农作物科学“三驾马车”为主的发展战略。从最初的染料制造和销售,到全球畅销药物阿斯匹林的发明,再到今天的全球化工和医药巨擘,拜耳对其“赖以发家”的业务进行重组,可谓里程碑式的举措。同年,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开始以4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传统的、拥有全球知名的Lycra等名牌的纺织品业务部门INVISTA(英威达)。杜邦表示,退出增长平缓的行业,把重点集中于营养品和电子化学品等更具增长潜力的业务,正是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 这些案例启发我们,任何企业在尝到成功的甜头后,既不要盲目贪大,也不要贪多求全。有理智才能战胜自我,或许这正是成功之关键。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一条类似“黄金分割”的规律:一家成功的企业,其70%的资金应集中于某一行业,在对该行业的开发中,至少应有70%的资金应集中于某一类主导产品,而企业要形成规模抗风浪,其主打产品应力争达到70%的市场占有率。这条定律,是很可以提供给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老板们比照一下的。 与其做千伎百俩而有尽的“狐狸型企业”,不如做凭一技之长而无穷的“刺猬型企业”。企业高层要经常思索:怎样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怎样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怎样才能让企业永续发展?不停地问自己,就会形成公司的“刺猬概念”。 作者:周和毅/文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