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谁来抢食上海图书100亿零售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11:5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统计显示,2003年上海书业市场纯销售额达到23亿元。业内人士估计,如果国营书店和民营书店能互促共进,若干年后,上海书业市场能达到100亿

  民营书店销售火爆,很大一个原因是它的进货渠道灵活:除了传统的国营出版社,也进很多民营书业“自己出版”的书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但这只是“业内皆知的秘密”———由于书号的垄断,民营书业在现阶段还没有独立出书的权利,而只能以工作室的名义与国营出版社合作出书

    书业出版市场仍在酝酿变局

  年年举办的上海书展,今年有了新气象。7月28日开幕的2004年上海书展,除了首次向市民开放以外,更有民营书业首次以“准出版者”的名义公开卖书,改变了以往在书展上只能订书的情况。

  这个新情况,预示着民营书业正向这一领域最后的国营堡垒———出版业冲击。

  面对民营的努力,国营书店也在改善自身的不足,以往“一地新华管一地”的情况正在被改变。浙江新华和江苏新华纷纷携手民营资本进入上海。

  长三角的新华书店已经有了连锁经营之势,民营书业也在蓬勃发展。这种互促,正是做大上海书业市场的契机。

    民营书业首次展会卖书

  7月28日是上海书展开幕的第一天,本就金碧辉煌的上海展览中心,在大红条幅的映衬下更显得喜气洋洋,一些民营书业公司打出的条幅在风中飒飒有声,颇有声势。

  这次书展分五个展区,除了中心展区的新华集团,还有各大学出版社展区等,其中一个展区就叫作民营书业馆。

  一向只能来这种场合充当买家、向出版社订书的民营书业,此次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摆开合作出版的图书,接受新华或其他发行公司的订货。

  相对于外面的毒日头,展馆内强劲的中央空调制造了酷暑中的小阳春。而这次书展给予民营书业首次公开卖书的机会,无疑是让它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展会上,一家民营图书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他们拿来参展的书,都是自己做的;尽管公开卖书是首次,但近年来私下一直接受各家发行公司的订货,业内已经做出声望。

  至于当天的收获,他们表示,除了一些民营发行公司来订货,来参展的各地新华书店也向它们下了订单。虽然目前民营图书公司在出版界的身份未明,但只要推出的是好书,总会有人欣赏。

  记者随手翻阅架子上的书,看到了一批曾经叱咤风云的畅销书,如穷爸爸与富爸爸系列、谁动了我的奶酪系列、自助游系列等,据上述工作人员介绍,这都是他们的子公司策划出版的。

  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权下,上海市书刊发行业协会承办了本次书展中民营书业馆的布展活动。该协会会长张金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民营馆有1000多平方米,参展单位近60家,规模不算很大,但从无到有,代表了改革的方向。

  民营书业此次的全新亮相给人以强烈的信号:民营资本将全方位地加入书业。

  张金福告诉记者,国家已经宣布,要对除了人民出版社和古籍等专业出版社以外的出版社进行股份制改革。这样一来,注资的不可能全是国有资本,必然会有民营书业的投入。一旦民营资本也成了出版社的老板,它出书的权利就不可能再被限制。

  百家出版社副总编姜逸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十年前,民营书商是用和做其他生意一样的方式来做。现在业务、编审、发行等领域很多专业人士进入,借鉴国外先进的模式做书业,做法越来越强势,内容强而有特色。民营势力逐渐增强。

  而且民营书业较之国有更有效率。从体制上说,民营书业公司架构更为合理;从选题上来说,民营书业能抓住市场上最畅销的来做。

  在姜逸青看来,现在很多出版社压库严重,惨淡经营。书籍卖不出去,就得依靠书商。这就促使出版社和书商接近。书商关心销路的动机使得关心内容成为必然。于是书商以工作室的名义与出版社合作,其实是自己做书。被出版社垄断的书号只需花很少的钱,成本很低。通过自己组稿编辑,产品更能适销对路。书商打“擦边球”的这种趋势是堵不住的。

  受邀参加此次上海书展民营馆活动的季风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搏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合作出版,迟早要公开。

  严搏非认为,民营书业分为三部分:出版、批发和零售。批发和零售合称为分销。就这一块业务来讲,国家已经放开,进入竞争阶段,民营书商从事这方面的经营是公开合法的。没有放开的领域是出版这一块,目前基本处于“灰色”地带,民营书业已经介入了很多年,而且应该说已经介入得很深,但是从2003年起才越来越公开化。而这次,几乎就是完全公开化了。这与国家放出风声要对国有出版社进行股份制改革密切相关。

  民营书业还需闯关

  尽管这次民营书业参展,预示了它向出版业渗透终将合法化,并且由于民营“自产”的书可能更好销,所以如果放开,对销售市场也会有巨大的影响,但对于做大100亿零售市场的影响还是间接的。

  张金福预测的100亿的书业零售市场,主战场还是在分销领域。尽管该领域民营已经获得国家允许,进入竞争阶段,但民营书业在此领域还是面临很多问题。

  严搏非认为,首先是利润很薄。据张金福介绍,通常一本书出版社成本在书价的35%到40%,加10%管理费,10%利润,再到发行科,加10%或者8%的发行费用,到了分销商手里已经是书价的63%上下,如果再让利读者促销,给予适当的折扣,书店就几乎无利可图。这也是很多民营书业努力向出版业渗透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如果畅销书能随市场调整价格,也能提高书店的收益率。但书籍实行净价制度,卖多少钱都写在书上,不是书店定的,而是出版社定的。这就导致成本难以控制,租金贵的地段难以开书店。严搏非如是说。

  更让民营书商泄气的是,与国营书店相比,新华书店的很多房屋设施都是国家出钱建设,这就较民营书业有很大的优势。现在情况虽然有些变化,但是新华书店可以拿到银行的贷款,民营书业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严搏非补充到。

  面对这些关口,张金福开了张药方:有雄心的大型民营书商,干脆看准时机进入出版业,把出版利润也纳入囊中;如果还是专心做分销,就要定位明确。

    张金福举了沪上几家著名的民营书店为例。

  像季风,它就是定位给乘地铁上下班的白领看,所以它的店面大都在地铁附近,能让目标消费群注意到;出售的书以社科和人文为主,再选择一些专业书里的精品以及一些流行、时尚的书,使它能吸引固定的白领客户,创出了很好的口碑。

  而走专业化路线也能成为民营书店的优势。张金福退休前曾任上海新华书店的总经理,深知国营书店的一些痼疾,他表示,新华书店网点多,面积大,但因为做配送,往往千店一面,毫无个性,读者进入书店,看上去什么书都有,但要寻找某本特定的书,就挑花眼也找不到,反不如特色小书店。

  张金福认为,书店要发展,一定要有个性,比如做妇女书店,专门卖一些服饰、美容和化妆品的书籍,生意应该不会差。当然这中间有个问题,那就是收集这些品种也不容易。但专业的优势就是,买这类书顾客就会想到这个书店,比如鹿鸣和企鹅书店,就做了这类书店的排头兵,专卖中档学术书,在学界很有口碑,有固定的主顾。

    国营书业联手民营

  在民营书业进军出版的疾风劲吹之下,国营书业也开始动作起来。张金福介绍,上海市场的国营书店一向比较强势,近年,浙江新华和江苏新华也纷纷与民营联手进军上海,布局长三角,准备做大这个市场。以往“一地新华管一地”的情况正在悄悄改变。

  2003年11月中旬,中国第一家跨省图书连锁书店———博库书城江苏徐州书城在热烈的鼓乐声中开业。它是由浙江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博库书城有限公司与民营徐州金地商都商贸有限公司合资共建,营业面积5000多平方米。该书城由金地商贸公司控股,占总股本的51%,浙江省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占49%,它们由集团公司100%供配货,并提供所有的技术、管理和行业资源支持。

  徐州书城开业第一天即销售4.5万元,周六、日两天的销售分别近8万元。首次“吃螃蟹”的浙江新华显然意犹未尽,据可靠消息,今年10月,它又将携手宋城集团准备在上海的宜山路开设一家大型书店。

  浙江新华书店总经理周立伟此前就曾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试验,找到新华书店在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变之后、在完全脱离了教材之后、在从事业单位完全改为企业单位之后、在经营完全市场化后的一种盈利模式。找到这种模式之后,再根据各地的情况及与合作方的洽谈情况,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因为迄今为止,中国书业连锁经营少有真正盈利的。既然是市场化、商业化,盈利与否便成了书业连锁经营成功与否的惟一标杆。形成一种真正的盈利模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周立伟承认,在省外建大书城实现盈利,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当然,他很有信心。

  而作为中国发行企业龙头老大的江苏新华发行集团也不甘人后,开始发力上海市场。在今年5月广西桂林举办的全国书市上,与民营上海英特颂公司一拍即合,合资组建了“上海万卷新华图书有限公司”。

  据悉,投资双方达成合作事宜是源于双方均有雄厚的资金和品牌优势。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净资产19.67亿元,2003年图书销售总额达67.12亿元。上海英特颂公司系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全国首批出版物总发行民营企业,注册资本2000万元,管理团队均为业内资深人士,具有较强的民营渠道整合能力。

  对于这家公司的成立,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曾表示,作为中国发行企业龙头老大的江苏新华发行集团能够放下国有企业的架子,主动与其他发行渠道合资合作,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柳斌杰还表示,在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就已经决定把出版物的市场逐步开放,要与国外的图书发行市场接轨,引进外资改造我们的发行机制。通过三年的准备,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建立我们的市场发行机制。要用跨所有制来打破单一的国营垄断经营的格局;要用跨地区经营,打破地区封锁;要用跨行业经营,打破行业的垄断。要造就真正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繁荣、健康的出版物市场。

  而各地新华积极与民营合作做大市场,可以看出正在为出版市场的最后开放作准备。国有与民营的合作在长三角书业的连锁经营已经初露端倪,至于各地纷纷看好上海,将这个市场在上海做到100亿的零销售,也不见得只是个梦想。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图书零售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