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把“尺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08:38 中国质量报 | |||||||||
指手划脚,说三道四似乎是人的本性。现实中,无论您盖一座房,娶一门亲,生不生小孩,换一种工作乃至家中添不添某种日用品,都可引发周围的议论,并收到一大堆免费指教。请注意;这些“丈量”您行为的“尺子”往往相当苛刻,甚至是百分之百的指责。总之,无论怎样做,当事人都会处于挨批的境地。应当说,在这方面不少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特强。 一些人尤其喜爱“尺子”的角色。他们最擅长以训人、熏陶和塑造别人为己任,用自
有的父母也有这新的习惯。只是为了自己未完成的宏愿,便去充当应试教育的“帮凶”,强迫小孩子无休止地为学校和补习班“打工”。其实,这种教育方式最终只能培育出两类“人才”———奴才和叛逆者。由于强加于人的传统深入人心,有时,长大了的儿女还会用同一把“尺子”反过来“加害”于父辈。我听说过一个真实故事。一位留美学生事业有成,为了报恩,不顾乡下老父亲的意愿,强把他接到美国同住。结果老人到了那里,跟关禁闭差不多。话听不懂,门不敢出,整天抑郁寡欢的,一遍遍地要求回国。儿子不允,因为害怕乡亲们说他不孝顺。最后老人害了一场重病,死在他乡。不知这位留学生如今是否明白:他是用孝顺这把“尺子”害了父亲。 社会上为何存在着这么多尺寸不一的“尺子”?剖析起来,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藏着一个自我中心的“法官”。该“法官”的判案标准很简单,就是以个人的意志、好恶为基准,轻易地断定或校正别人的行为。最可笑的,有时这样做只是为了图个嘴巴痛快,并不愿承担任何责任。所以,针对人性的这一弱点,有一种人文关怀显得迫切而需要———哪怕再亲近的关系,也要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不公平的“指正”或“爱护”式的攻击。民谚说:“听人劝,吃饱饭。”这句话是想说明“尺子”的重要性。但当面对“众说纷纭”时,一个人最容易失去基本的行为标准。生活中常可见到:七姑姑满意的事,可能犯了八姨的忌讳;赵领导大加赞赏的项目,秦干部或许压根儿就反对。每当这种时刻,你不妨把它当成一场“考试”。在这些乱糟糟的“测量”面前,不能只满足做个优秀的倾听者,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那份可能固执到了偏执的进取心,以及宝贵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历史和现实看,凡多少干成一些事的人,在旁观者眼中,都具备着“一根筋”式的固执性格。比方我的一位老友,当初下海创业时,居然选中了搬家的力气活儿。这么多年,周围的伙伴一会儿房地产、IT,一会儿医药、汽贸的蹦来蹦去。最终,发财者寥寥,最“笨”的这位居然成了气候。如今在我住的城市里,到处跑着他公司的搬家货车。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我并非主张取消所有的“尺子”,尤其是人间的一些大“尺子”———包括法律、道德、信仰、民族尊严和基本素质等“统一衡器”,对它们,我们只有心怀敬畏,绝不可逾越和忽视。 朋友,当别人遇事向你讨教时,你可以提出建议。但请记住,你不是也不应当是一把强加于人的“尺子”。你所拥有的人生经验和评判标准,有可能只适合你自己。可能有读者直言相告:哈哈,你的这番教训,恐怕也沾上了“尺子”的嫌疑了吧?说得对,我也不是真理的亲戚,所以赶紧声明:拉里拉杂地写了这么多字,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作者:林 鸣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