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消费率跌至新低 消费者信心减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 15:44 上海青年报 | |||||||||
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2004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情况及全年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国内消费品市场增速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与投资增速仍相差22.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下降到55.4%,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预测,今年下半年,国内商品市场稳步发展的同时,增长幅度可能略低于上半年。 消费偏冷
本报讯(记者王原) 专家认为,“根据经济学理论,投资和消费是一对互相作用的矛盾统一体。投资比例高时,消费比例必然降低。我国最终消费率偏低,意味着普通消费者信心减弱,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不高。国内经济正面临‘投资过热’后的‘消费偏冷’状况。”此前,1978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62.1%,六五期间平均为66.1%,七五期间平均为63.4%,八五期间为58.7%,九五期间为59.4%。与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一般低20个百分点左右。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首次出现热点商品,如汽车、房产、通信等,销售增幅集体下滑的情况。其中,1-5月汽车销售增速,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1-5月商品房销售增速,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通信业务收入增幅,同比也回落34.3个百分点。 库存偏多 今年5月份的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指数,分别比1月份下降4和2.8点。消费偏冷的同时,社会企业产品库存不得不出现增加。据悉,今年1-4月,39个行业的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908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当中34个行业库存高于去年同期。且5月末全社会钢材、电解铝、水泥、汽车工业企业库存,分别比年初增长8%、25%、3%和3..6%。流通环节的汽车库存,达到10万辆左右。商业企业应付账款达到3000亿元以上。 业内认为,“这一状况,往往会增加产品资金占用和企业经营成本,导致企业效益下滑。同时很难避免,企业间相互欠款和呆坏账增加,从而导致社会资金周转速度下降,金融风险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