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回龙观现象”调查之二:同一片都市天空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9日 17:20 《新远见》杂志

  文/本刊记者 安 平

  生活在何处?

  快乐的人答:生活在当下。充满了知足。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悲伤的人答:生活在别处。充满了向往。

  回龙观人答:生活在回龙观。充满了自豪。

  观外的人答:生活在回龙观。充满了羡慕。

  感觉有些夸张,但却是事实。

  对回龙观人来说,回龙观是他们的家,而不仅是住所。

  这样的情结是怎样形成的?这样的情结具有普遍性吗?

  于是,我们对北京其他几个社区进行了一个非正式调查。由于客观原因所限,我们只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能揭示它们的表面和部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北京有“东富西贵南贫”之说,上海有“上只角下只角”之分。在中国的城市历史上,贫富者的居所界限泾渭分明。

  他们不可能居住在同一片区域。

  今天,尽管新一轮的城市开发已经像一块橡皮把原有的界限擦得日渐模糊了,但是,住在哪里和如何住仍然是一个代表身份和地位的标签。

  橡皮擦去了原有的界限,但新的笔调和线条很快又会出现在纸面上。

  与其说城市势利,不如说人本身就是势利的。任凭时光再转N圈,只要贫与富的差别存在,标签就会永远有它存在的意义。贫富的差别越大,标签也会越明显。

  美国人的混居实验在北京龙泽苑惨遭失败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美国人想利用混居这一办法使富人和穷人和谐共处,减弱穷人的仇富心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幼稚的。在美国办不到,在中国办不到,在世界任何一片土地上可能都办不到。

  不同阶层的人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因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心态。

  心不同,则居不同。

  所以,居不易。

  要准确地分析回龙观社区,不能脱离这个基本元素。)

  万泉新新家园:富人庭院深

  人们路过这个专为高级官员、中关村CEO新贵们打造的豪华官邸时,目光中常常充满艳羡。他们所艳羡的不仅仅是房子和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某某人住在这里”。通常情况下,财富意味着权势。

  但是,富人也有被涮的时候。

  2002年5月,万泉新新家园一期某业主开始装修。在铺地板时他发现,根据纸面标明的面积购买的装修材料还剩下很多。惊诧之余,他实测了房屋面积,结果令其大吃一惊:面积严重缩水。细查下去,业主们得知,至少有五千多平米面积被开发商分摊到他们头上,这意味着每户业主多分摊了10多万元。

  风波骤起。一期业主们成立了维权七人委员会,聘请律师与开发商谈判交涉。开发商也承认面积有诈。曾有消息称开发商与业主达成了和解,开发商以尽快完善小区配套设施作为补偿。但蹊跷的是,此后这一事件便没有了后续消息。该社区业主论坛上有消息称律师被收买,个别业主私下从开发商处补回几万元,业主委员会里的一干人等都拿到了钱,更多的业主对此则毫不知情。

  再往后就无声无息了。

  这样的结局是否属实我们无从得知。在采访中,其它社区的一些业主认为这样的事不可思议:开发商胆子大得不可思议,业主们如此平淡的处理手法更是不可思议。有人这样理解:几百万的房子都买了,区区十万元又算得了什么?不值得较劲儿。

  也许,这种理解是对的。

  (有人把富人分成三种:第一类富人关心如何赚到更多的钱,成为更富的人;第二类富人关心如何凭借手中的财富去换取其它,成为他们更想成为的人;第三类富人关心如何回报社会大众,达成某种境界。

  在中国,前两者居多,后者寥若晨星。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关注事业甚于关注身边的生活,讲求自身生活空间的私密性甚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和事。

  庭院深深,说的或许就是他们。

  这是当下中国富人的潜规则,也是当下中国富人社区的潜规则。

  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财富,决定了他们是矜持的,是自傲的。

  他们在买房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层次的人在买这个房。所谓“千金买房,万金买邻”,在他们的心态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他们无意于凑堆儿,无意于互相靠拢,即使涉及共同的利益。

  他们总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并满足于这种距离带来的感觉。

  他们没有朋友,因为他们难辨朋友和敌人的虚实真假。他们这样认为身边的人,身边的人也这样认为他们。彼此心知肚明。

  在这样的心态下,富人社区都很安静沉寂。

  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们注定不可能走到一起。

  这似乎并不符合“社区”这一概念所描绘的生活状态,因为它缺乏公共交流的平台,缺乏成员之间的融合,仅仅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有人说,中国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富人社区,而只是富人集中营。

  但是,当下中国的富人们并不在乎。在采访中,很多富人对自己的社区生活评价说: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回龙观那样的社区生活有什么好?

  “太闹腾,太幼稚。”他们这样看待回龙观的“火热生活”。

  而他们自己,仍然会继续按原状保持生活。

  庭院依然深深。

  或许,庭院将永远深深。)

  世纪城:中产的惰性

  这个大型社区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以及不低的价位与品位,一度受到白领人士、大学教授、律师等中产人士的热烈追捧,名声达到沸点。

  但是,与其它社区一样,这里的业主们也为维权忙碌过。先是氮气超标,业主把开发商告上法庭;然后因“虚假宣传和更改小区规划”,业主与开发商对簿公堂。

  就在这些事件尚未了结、业主与开发商及物业之间的谈判无任何进展的时候,业主内部燃起烽烟:2003年11月,世纪城东区内的三个小区分别挂牌成立了自己的业主委员会。加上2002年10月10日成立的业主委员会,世纪城占地37万平方米的东区内竟然同时并存四个业委会,各自划分势力范围。

  业主们不知所措。哪个才是合法的?哪个才能真正代表自己的权益?

  据说,业主们为此屡屡开会,但纷纷攘攘之后并无结果,问题还是问题。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至今。

  世纪城的一位业主曾这样自嘲:我们那里住的律师最多,但一人一个主意,所以真的涉及到法律问题,我们的力量反而最弱。当我看清了这种局面后,所有维权的问题我都敬而远之,不去掺合。我可不愿意去浪费时间。

  (“要想发现势利之徒,就到中产阶级中去寻找。”美国学者曾经这样刻薄地批判美国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一般意义上的标签是这样的:他们受过良好教育,经济收入高且稳定,事业上有所成就且仍具较大发展空间,讲究生活品位,但工作压力大。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与自信,同时又被内心的焦虑与忧患意识时时困扰。

  世纪城中产群体的标签基本上是这样的:他们不及富人阶层富有,但也有房有车;他们大都不再年轻,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乏激情和活力,但思考问题更加审慎小心,稳固自己的事业和维护家庭的正常运转占据了他们的生活主线;他们有烦恼,但不会轻易倾吐,既是一种自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向上层看齐;不上不下的地位,决定了他们顾虑的东西太多,经常站在角落里发泄怨气,却不愿站出来担当。

  因为,他们既对现实不满,又要维护目前已拥有的。而后者对他们来说可能更重要。

  这是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心态。

  但是,它只是中产阶层心态中的一面。因为,在心态上与世纪城截然相反的回龙观,居住者同样也是中产阶层。)

  回龙观与世纪城:硬币有两面

  回龙观的人非常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同时又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他们互帮互助,甚至组织为对日诉讼团捐款;他们充满激情但不失冷静,在维权时有理有力有节;他们不满足于现行的体制和做法,有理想并勇于实践;为了推选自己的利益代表人,可以很快形成共进退的选举共同体,并最终获得成功;他们成立了自己的业委会,打算实现居民自治;他们开始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产业体系。

  这是回龙观人的心态造就的回龙观的故事。

  从居者心态上去分析,万泉新新家园与回龙观的差别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他们属于不同的人群。但是,世纪城与回龙观的差别就显得蹊跷:相同的社会群体,为何会显露出如此不同的心态特征呢?

  或许,二者在细节方面的差异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回龙观】

  位置:北京北六环外,南接上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

  性质:经济适用房小区。

  价位:2600元/平方米。

  人员构成特点: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有很多是刚刚进入北京的第一代,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未来成长潜力很好。职业中,从事IT行业者较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原居中关村一带的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他们是回龙观的常住人口,在回龙观“沸腾生活”中起很大作用。

  【世纪城】

  位置:北京西四环内,东接西三环商务区,西面紧邻五星级酒店世纪金源。

  性质:商品房。

  价位:前两期4500——5500元/平方米,三期已经达到了6800元/平方米起。

  人员构成特点:与回龙观相比,常住人口中年龄差距较大,大部分经济基础比较好,从事行业比较繁杂。

  (曾有人经过调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其收入成正比。

  经济基础越薄弱,对自我的归宿可能就会越珍惜,就越会为了家园而勇于担当。在担当的过程中,需要理解,需要支持,需要团结。

  经济基础越薄弱,对理想的追求可能就会越强烈,就越会拥有责任感下的激情。在激情的冲击下,需要知心朋友,需要共同语言,需要心与心的沟通。

  2600元/平米与6800元/平米,不小的价差首先对二者的人群进行了第一次分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年龄的差距也应该成正比。年龄的差异对二者的人群进行了第二次分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职业的差异很有关系,相同或相近职业的人肯定更有共同语言。靠近中关村和学院区是回龙观人职业相对集中的唯一一个必然因素,应该说更多的是偶然因素使然,但无疑对人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第三次分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居住地离城区的距离无疑成反比。当人们在偏离闹市的地方聚集并定居,心与心就先多了一层亲密。虽然世纪城与回龙观在距闹市的距离上只差了两环,但内心的亲密程度却差了很多。

  这是第四次分拣。

  回龙观连接知识区,世纪城连接商务区。知识让人更具理想的激情,商务让人更多务实的理智。天然的地缘差异或许是第五次分拣。

  回龙观和世纪城,同为中产阶层社区,却体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特征。就像是一枚硬币,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它呈现出了不同的两个面。

  在一系列似乎必然又似乎偶然因素的组合下,终于造就了绝无仅有的回龙观。

  复杂的中产阶层,多变的中产阶层。)

  天通苑:相同的语言

  天通苑与回龙观有着太多相同之处:同位于北京北端,在五环至六环之间,几乎与回龙观平行;南接亚运村;同为经济适用房小区;价位2650元/平方米,与回龙观仅有50元的差异;人口与回龙观等同,都是30万人;业主年龄也与回龙观相同,都在25岁至35岁之间。

  天通苑的网站成立于回龙观之先,且人气较旺。借助这一媒介,社区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并时常与回龙观合作,如共同为对日诉讼团捐款,共同举行体育竞赛等。

  可以说,天通苑与回龙观使用着同一种语言。

  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天通苑的团结性似乎较欠缺。

  天通苑人也通过网站组织各种活动,比如联欢会,比如对河南艾滋孤儿捐衣物,比如成立选举班子支持自己的代表参选人大代表。

  但是,他们始终未能结成一个紧密的、有组织的、有领导核心的共同体。这导致他们在维权时火候总是差一点。

  一直以来,天通苑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业委会。业主与物业公司在物业费、取暖费的收取、物业公司是否合法等方面扯皮不断,甚至闹上法庭,并时而传来业主被打的消息。

  (回龙观人谈到天通苑,总有一丝自傲。这种自傲在与万泉新新家园、世纪城的对比中,就不那么明显。或许,他们的潜意识里,是希望能够在与自己同质的人和事里分出个高低胜负,以获得一种心理平衡吧。

  调查的结果,天通苑在业主团结度及组织自治性、规范性方面的确比回龙观差。回龙观人的理想是使回龙观真正成为回龙观人的回龙观,要实现社区居民自治,要发展自己的产业。而没有自己的业委会、没有一个坚实的维权组织体系、没有规范的维权步骤、没有更多领袖人物的天通苑,其理想是什么呢?

  或许,天通苑人共同理想的形成还需要时间。或许,它还需要机会。无论如何,从各方面的对比上,天通苑是最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回龙观的社区。

  当然也有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回龙观实在是走得太远了。它的出现本就是个偶然,本就不会有第二个。

  而且,回龙观可能只是一朵昙花。)

  回龙观:花儿开多久

  回龙观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那里的人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在调查中,恶劣的交通,脏乱差的环境,购物、看病、孩子上学的不便,种种因素长时间难以改观,令回龙观人心烦不已。

  在烦乱中,有人厌倦了,有人想要逃离。

  (我突然想到,当观里的年轻人逐渐变老,当年轻人漂泊的感觉不再,当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优越感渐现,他们是否会离开回龙观?尽管此时的他们坚信自己并不羡慕那些更漂亮更舒适的房子,并不想要那种没有活力的社区生活。

  随着年龄、随着经历、随着经济的改变,人的心态也会改变。

  所以,理性分析,回龙观是一条流动的河。而新流进来的水还会重复以往的故事吗?

  生活永远会向高处行走。在同一片都市的天空下,回龙观可能真的只是偶然绽放的昙花。

  不管怎样,和谐、温暖的社区生活是所有都市人心里的美丽理想。或许,多少年之后,人们将自己封闭在屋子里独自饮茶,偶尔还会在心里想像一下曾经有过的回龙观那样火热的社区生活。)

  相关文章:

  “回龙观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注中产新生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北约峰会28日开幕
反战影片《华氏911》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