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夺命酒”何时出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8日 07: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记者 邓圩 李刚 “毒酒”惊现———33人疑似白酒中毒,其中11人死亡 5月11日晚,广州市白云区发生两起白酒中毒事件,造成2人死亡,2人住院。据了解,死者饮用的白酒均为甲醇浓度严重超标的勾兑散装白酒。这些酒已销往广州白云区太和镇
据查,今年春节期间,东莞市塘厦镇和深圳宝安区观澜镇同样发生因饮用甲醇超标的假酒中毒致2人死亡的事件。上述多起假酒中毒事件均发生在农村地区。 广州白云区钟落潭梅田村58岁的村民段董树在喝了老伴从钟生农贸市场购买的散装白酒后不治身亡。头天晚上饮用了在太和镇谢家庄购买的散装白酒的湖南籍外来工王福年也出现了甲醇中毒症状。 5月12日,王福年和另一名同样症状的外来工均因抢救无效死亡。此时,有关医院互通信息后发现,广州白云区劣质散装白酒已造成4人死亡。 随后几天,广州医院收治病人不断增加,迄今已有33人疑似白酒中毒,其中11人死亡。 专家指出,人体摄入7—8毫升甲醇可以致盲,摄入30—100毫升则能致命。此外,一般人中毒后会在8—36个小时内发病,但据记载,长期酗酒的人,会在中毒96小时后才发病,因此估计未来几天内仍然会有甲醇中毒的病例出现。 堵源截流———尚有270公斤“毒酒”下落不明 5月12日,广州市立即封存了5月份进入市场的所有散装白酒。此后5天,市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监局、卫生局等职能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5161人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拉网排查,共检查市场、商铺、食肆16003个,封存散装白酒114.5吨、工业酒精39吨,取缔无照经营商铺、地下作坊108间。 据查,本次“毒酒”事件的起因是:持假证经营的广州某公司将16桶工业酒精换成食用酒精包装并流入市场。其中,5桶被广州太和、钟落潭、小新塘的外来工购走。他们在租用的农民屋里开办了3个作坊,用这些工业酒精勾兑成1550公斤散装白酒出售。 目前,有毒白酒已被追回1280公斤,另270公斤下落不明,公安部门正在加紧追查。另有11桶未动用的工业酒精也被悉数追缴。目前,广州市公安部门已对25名涉案人员进行审查。 “毒酒”事件的中毒者,已被送往医院全力救治。广州市政府希望近期饮用过散装米酒的人最好都到医院做身体检查。 查找漏洞———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5月12日晚,广州白云区警方抓获了4名主要嫌疑人易树发、易辉发、易新灵、程才明,并对包括制假作坊工人在内的数名涉案人员进行了刑事拘留。从这几个人的犯罪过程,似可追踪到“毒酒”的某些来龙去脉。 两家制造和销售假酒的作坊主分别是易树发和易辉发。甲醇是广州天河东圃化工城某公司老板程才明从湖南购回的。他将一批工业酒精和甲醇当作“食用酒精”销售给易新灵,最终铸成大祸。 甲醇、工业酒精属于一类危险品。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从2002年3月就开始实施,其中对包括甲醇等危险化学用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等早就作出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分别属于超过3个以上的部门管理,质监部门只负责产品的包装物管理,工商部门负责经营方面的监管和部分证照管理。有关人士指出,多头监管无疑是造成漏洞的原因之一。 从原料来看,要取得工业酒精不费吹灰之力。执法部门在事发后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未办经营许可证就大肆销售工业酒精的不法商人在广州大有人在。 酿酒行业的门槛之低也让人触目惊心。广州不少酿酒作坊根本没有《酒类生产许可证》,却有了营业执照,执照上还写明可以“自产自销”。不少农民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开起了酿酒作坊,卫生安全根本无法保证。在销售这一环节上,这些散装“毒酒”也无须做过多的“隐蔽”。 杜绝隐患———有效打击制售伪劣产品犯罪行为 今年3月底,广东省质监部门在进行抽查时就提出过警示,广东三成以上食用酒精产品不合格,其中小型企业合格率仅为50%。 几天来,广州市各区、县级市以及镇街、村(居委会)直至社区层层行动,正在大力加强宣传解释工作,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及时的广泛宣传。 广州市工商局局长陈斯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市将健全管理网络,强化市场监管和公共管理;采取有效手段严厉打击各种制售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出租屋和非户籍人口进行有效管理和服务的长效机制,以根除治假售假的窝点;依法尽快严惩不法分子,包括为制售毒酒提供场地和住宿而谋取私利的责任人。 广东开始全面清查地下酒厂。迄今,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共出动2万余人次,封存散装白酒380余吨,监督销毁涉嫌有毒散装白酒2600公斤。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副局长朱思旭提醒市民,购买白酒一定要认准3个必备条件:酒类零售许可证;大包装散装白酒(如大瓶装或罐装)的外包装上,必须有厂名、厂址及酒精浓度等规范标识;检验证。广东省质监局呼吁群众拨打12365进行举报投诉,并表示将及时组织打击,落实打假举报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