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假米酒案追踪 谁为被假酒残害的民工负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 16:58 新闻晚报 | |||||||||
据新华社广州5月16日电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出现了“假酒中毒”事件,不法分子竟然用工业酒精勾兑出散装米酒残害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中毒身亡,另外还有因饮用假酒的33名中毒者躺在病房里等待救治,其中10人病情严重。 “毒酒”为何会流入市场?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树新说,正常情况下,散装米酒的利润极低:1斤大米能酿出1.5斤米酒,大米1.3元1斤,散装米酒1.5元1斤,扣除人力、物力,1斤米酒的利润不过2角钱。这样的微利自然不能满足不法分子的贪欲,他们拿甲醇勾兑散装米酒,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造酒者、卖酒者和饮酒者不知甲醇为何物,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能致命的危险化学品。 据广州市工商局的同志介绍,检查人员14日发现广州佰醇(化工)有限公司等数家经营单位,未办生产许可证就开始大肆销售工业酒精,有的甚至连销售发票都没有。 “弱势群体”的生命安全谁来保障 因饮用毒酒而中毒的刘砍山十分后怕地说:“我这条命差点没了!以后看到酒都不敢喝了!”但刘妻却不大相信丈夫能从此戒酒。她说,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假酒害人,也曾提醒过丈夫,但似乎不起作用,丈夫每天至少要喝一斤半米酒。问到出院后还买不买酒,刘妻似乎很为难,因为散装酒是不敢买了,但又实在买不起瓶装的。刘砍山夫妇的忧虑其实是很多低收入者共同的忧虑。 首先是因为这些食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城市化进程中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购买力低,只能去一些非正规商场买非品牌产品;其次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产生的贫富不均、文化程度不同决定着消费者占有资源的不同,包括维权意识、话语权等,从而决定着他们享受执法部门的服务也不同。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命安全谁来保障? 造假售假者依然层出不穷,十分猖獗。 采访中,更多的专家给出建议:打击“毒酒”、劣质奶粉仅靠举报与事后处罚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给生产企业设定一个较高的门槛。对酿酒等一类企业要建立起一套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的质量标准体系,对其技术生产过程、产品加强监督,同时要将这类企业的计量器具纳入强检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