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首届文物拍卖会上成都人嫌贵冷落大师作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 18:4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昨日举行的西部首届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成交率仅10%,众多名家作品流标 成交价最贵的一件艺术品3.8万元,整体成交率仅有10%,昨日13:30在成都举行的西部首届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就这样冷淡收场。乃至会后翰雅拍卖行的盛总不禁向记者感叹:“今天是成都文物艺术品市场10年来最悲惨的一天”!
书画大家难逃“流标厄运” “拍品收回、拍品收回……”,这是昨日拍卖会上拍卖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昨日13时,记者在现场看到来参加拍卖的人还是有一两百人,开始大家还交头接耳,拍卖会开始几件标的也是以起拍价悉数成交。 台上的拍卖师刚开始还竭尽全力的游说,但是到了后来也没有什么信心了,加快了拍品收回的速度。随着拍卖会的进行,场上的人也不断散去,到了拍卖张善子的《虎》图时,场上几乎已经没有坐几个人了,而随后的郭沫若、康有为、启功、关山月等名人大家的作品也没有逃过流标的厄运。 经过3小时的“冷战”,拍卖会所有高价位的标的全部流标,成交率仅有10%,为数不多的几件成交标的都是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的买家拍走。 成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沉积、目前拥有全国最多商铺,私家车排名全国第二的西部大都市—成都其文物市场为什么会如此之冷清呢? 成都文物投资者爱私下收购 四川省拍卖业协会一位副会长表示,目前成都范围内专门从事收藏的人员就达到了3万人左右,从这方面看成都文物市场的消费群体已经比较多了,而其中七八千人在行内摸爬滚打了近10年,已经是文物鉴定这方面的专家了,一般的赝品他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因此赝品和缺乏投资者也是文物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造成市场冷淡最主要原因是,成都的文物投资者已经把私下的议价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交易方式。他们有一种捡漏心理,习惯通过到民间去以议价的方式低价收购,而对于这种拍卖的方式,他们总是认为价格过高,不划算。如一件文物他们很可能在私下以几百元就收购了,但是在拍卖会上却要几万元。同时一个成熟的文物市场同时需要很多大企业、财团的参与才能更活跃。如北京、上海、云南他们当地就有很多大企业愿意投资文物。他举例说云南的红塔集团就是其中一个,几乎每次拍卖会他们都会参加。而四川像这样的企业少之甚少。 (王琮琦 伍翩翩 实习生 刘寅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