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四大遗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4日 12:18 东方早报 | ||||||||||
安徽省阜阳市“劣质奶粉”事件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为此专门作出了指示。目前,国务院调查组已经到达阜阳,当地和全国各地正在紧张清查奶粉市场,一批“黑心”企业和商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但在阜阳期间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给记者留下了四大遗憾。
卫生预警机制缺失埋下后患 早在2002年底,阜阳市部分医院就陆续收治了一些“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患者,这种20年前才有的“大头怪病”再现阜阳,立刻引起了一些临床医学专家的注意。 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晓林对记者说,这种“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只在上世纪80年代流行,那时主要是因为生活水平不高造成的。 在收治多例“大头娃娃”后,他们通过调查,初步判断可能是奶粉出了问题,建议患儿家属将奶粉送检。经查实,这些奶粉所含蛋白质等基本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一般只有国家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长期食用这些奶粉的婴儿,普遍因营养不良出现生长停滞,免疫力低下,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遗憾的是,这些现象的出现,并未通过有效途径激活医疗卫生防治体系。当地一位医生说:“我们医院只负责医治患儿,追查劣质奶粉则是工商和质监部门的事。” 据阜阳当地统计的数字,因为医疗卫生预警机制的迟钝,在医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案之后,仍出现170多个“大头娃娃”。 媒体曝光多次未引起足够重视 2003年4月,当地媒体首次披露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些“大头娃娃”。 2003年6月中旬,《中国消费者报》报道,20年前祸害婴幼儿的疾病再临阜阳,疑为劣质奶粉所致。 2003年底,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残害婴幼儿事件。 此时,阜阳“大头娃娃”开始在阜阳各县区大量涌现,工商部门12315投诉中心也不断接到受害者的投诉。阜阳市工商部门开始关注并着手调查劣质奶粉一事。 就这样,本来可以提前半年进行的奶粉市场专项检查就这样被搁浅了,而这又间接催生了近120例“大头娃娃”。 2004年1月9日,接到中央电视台询问有关对劣质奶粉查处情况的电话,该市一分管领导称不知情。而就在前三天,阜阳《颍州晚报》头版大篇幅连续刊登了劣质奶粉催生“大头娃娃”的文章。 直至早报16日刊发的《阜阳“空壳奶粉”之祸》经新浪网转载后,广大新闻媒体积极跟进,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关注,这场“奶粉之祸”才开始得到全面整治。 工商部门查处不力致使伤害延续 阜阳市青年路是该地一个主要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一些县市农村的店铺大多从这里进货。 据阜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的一份报告,自青年路192号至255号这仅百米的街道,就有七家批销劣质奶粉的不法经营户。而这仅是该所2003年12月18、19、24日三天检测的报告显示的信息。此后,该地还陆续检查出了一些批销劣质奶粉的经营户。 据记者了解,这个集中了大量非法经营户的批销市场已经存在数年。而在此期间,当地工商部门曾经多次到市场检查,但非法经营劣质奶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4月17日晚,阜阳市三里工商分局从青年路240号店主王文官处查获了145箱零3300袋劣质奶粉,而这仅是其在第一次被清查(1月9日)后下游经营户退回的数量。目前,王文官已被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1月9日,阜阳市工商局发文要求立即对全市奶粉市场进行集中检查,指出如果辖区内发现33种禁止销售的不合格奶粉,所长就地免职,一把手和分管领导负连带责任。可据记者调查,截至目前,阜阳市工商部门没有1人因此受到处分。 政府封锁消息被指不作为 在全国各媒体连续报道阜阳“大头娃娃”之后,尤其是在国务院和安徽省督促下,阜阳市在督察劣质奶粉上显示了较强的战斗力。 但当地有关人士指出,阜阳劣质奶粉横行,残害上百婴幼儿,造成这种严重的后果,政府显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前延误战机,事后封锁消息,致使受害者范围扩大。 此外,当各地记者赶到阜阳了解真相,阜阳地方政府严令各部门一律不得接受外地媒体采访,就是本地新闻媒体也只能指派专人随同检查组采访,不得私自采访。 东方早报特派记者 董小恒 发自阜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