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航空保险单真的“保险”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 07:52  CCTV《经济半小时》
 
机场购买保险的柜台
 
 
 
一份航空保险
 

  航班乘客旅行如果在登机前买了份保险,遇到意外后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弥补自己的损失。但是全国各大机场的保险单,却可能由于是乘客手动而非机器填写,失去理赔的法律效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就此进行了一番探究。以下是节目内容:

  我手上拿的是一份航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保单,坐过飞机的人大都买过这种保险,蓝色的底,电脑打印的黑字,大家对它都很熟悉。但今年春节期间,我和同事外出采访的时候,在几个城市却买到了很多种不同名称的航空保险,我收集了一下,主要大概有四种。我们购买到的航空保险,保险的销售人员告诉我,这些保险和电脑联网销售的“航空意外险”没有区别,每份的价格都是20元,但从落款上可以看出,它们来自四家不同的保险公司,这些保险单的名称也各不相同,有的叫“保险权益说明书”,有的叫“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卡”,还有的叫“旅游保险单”,每种保险承保的期限也有长有短,有的是7天,有的则长达10天,各自也有着不同的保险条款和赔付标准,赔款额最低是20万,最高的则可以赔付45万元,但这些保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手工填写的。

  保险购买过程

  这样的保险大家很陌生,以前购买得很少,这是不是保险公司特意全力推出的新品种呢?过完春节,我的同事周人杰在市场上进行了调查。

  上午十点钟,记者来到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在机场一楼的大厅里,记者发现,各家大大小小的机票代售点也都打出了“销售航空保险”的字样,在这家悬挂着“东方航空公司”标牌的售票点,记者提出想单独购买几张航空保险,窗口外的这位工作人员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下来。

  记者:“你这保险有没有?”

  保险代理:“保险有呀。”

  记者:“是什么保险,是机打的还是手写的保险?”

  保险代理:“手写的。”

  然而奇怪的是,这位工作人员并没有就近销售保险,而是带着记者来到了另外一个窗口,在交纳了20元钱之后,记者拿到了一张手工填写的保单。

  保险代理:“平安的,平安保险,一样的赔50万元。”

  记者:“这个能赔多少钱?”

  保险代理:“50万元。”

  记者:“也是20元钱?”

  保险代理:“对,对,也是20元。”

  记者:“以前买的那个是机打的?”

  保险代理:“机打的40万元,那这个还赔得多一些。”

  就在距离这个代售点不足20米远的另外一个办理“民航快递”业务的窗口,记者提出了同样的询问,得到了同样的回答。

  记者:“你这能买到保险吗?”

  保险代理:“可以呀。”

  记者:“机打的手写的?”

  保险代理:“都是手写的。”

  交纳了60元钱之后,记者拿到了3张手工填写的保单,有趣的是,这些保单的名称和保险公司都与前一家不同。

  保险代理:“20元,永安财险呀,它是保50万保7天的,就是出了事之后赔50万。”

  记者:“机打的它只是这架飞机的吗?”

  保险代理:“下了飞机就没用了,进去了以后,上了飞机下了飞机就没有了。就是那个只保我飞的那几个钟头,这个可以管十天,这十天就你吃呀睡呀什么都管了。”

  而在这家规模更大的,标有“南方航空公司”字样的售票处,一听说记者要购买航空保险,工作人员就迅速递给了记者一份由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制作的“旅游保险单”。

  那么,除了白云机场之外,广州市区内是否又能买到这种手工填写的保单呢?记者决定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在位于天河区的这家“中原售票处”,记者看到的这份手工保单上竟然只盖有一家名为“中亿商旅有限公司”的企业的公章,而没有任何保险公司的标志,面对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却显得并不在乎。

  记者:“这个没有保险公司的章呀?”

  保险代理:“我跟你说你买了保险也不想它出事是不是,我们也不可能为你这20元钱骗你。”

  记者随后对广州市的白云、东山、越秀、天河等4个区的20多家不同规模的机票代售点进行了暗访,发现,所有的定票点对外销售的均为不同保险公司、不同名称的手写保单,而没有一家对外销售电脑打印的“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代理:“都是手写的。”

  保单有效吗?

  在购买这些保险的时候,记者隐约有些担心,因为早在去年3月份的时候,保监会就发出过通知,取消了手工填写的航空意外险保单,要求航空意外险全部改成电子保单的形式销售,事隔不到11月,这些再现江湖的手写保单,是不是有效的呢?在广州,我的同事周人杰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调查。

  这些不同名目的航空意外保险卖给消费者的时候,保险代理人是理直气壮的,而记者真的对保单的有效性进行核实的时候,保险公司和代理点的工作人员却含混其词,不能给出明确的答复。但保险的有效和无效这个问题,对投保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的同事周人杰几经周折,最终还是把这个问题问了个水落石出。手工填写的航空险保单,到底有没有效,让我们来听听保险公司和代理人是怎么回答的?

  为了购买一份正规的电子保单,记者颇费周折,终于在白云机场的一家特意标明销售“航空电子保单”的“宏利”售票处发现了电脑打印的“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这种电子保单和机票使用的是同一个网络,因此购买保险的信息将会和机票一起输入电脑,一旦发生意外,通过查询机票就可以立刻得到保险的信息。

  记者:“信息已经都在里面了,那万一要是出了啥事保单跟着人走。”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对呀,它一般就是按售票处给你搞的那个程序,它这上面已经显示你买了。”

  与电子保单不同,大量手写保单的信息又是如何进行保存的呢?一旦发生意外,是否能够查到旅客购买保险的信息呢?当记者向几家销售手工保单的网点提出这一疑问的时候,得到的是这样的回答。

  记者:“你自己保管一份吗?”

  保险代理:“我们自己留两份底啦。”

  记者:“你那个底单给谁呢?”

  保险代理:“给保险公司去。”

  记者:“给保险公司呀?”

  保险代理:“每天要上缴的。”

  记者:“每天都要交?”

  保险代理:“对呀。”

  那么,这些代售点销售的手工保单是否有效,底单又是否会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在几天内送回保险公司呢?记者决定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在购买这些手工保单的一周后,记者来到了永安财产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要求查询所购买的交通意外保险的底单,然而却没有结果。

  保险代理:“它那个乱七八糟,它那个保险单不知道,是我偷偷买的。查了好多次了,单据交上去没交,谁也不知道交没交上去是不是。今天去问了一下,去查了一下,它还没有回来。”

  记者随后来到了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查询底单,同样没有结果。

  记者:“底单在什么地方呢?”

  保险代理:“底单现在我不知道在哪里。”

  不仅仅是没有底单,当记者向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出示所购买的“太平中国行”保险单时,就连太平人寿的工作人员竟然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保险单。

  记者:“你以前见过这种单子没有?”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这个是第一次,我们在广州这边看到。”

  而当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得知记者是在机场单独购买到,他们本应委托旅行社发售的旅游保险时,也显得十分吃惊。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代理点就是超越代理权限,就可能代理点超越了我们协议的代理权限,超过我们代理范围了。因为我们不是直接销售了不是我们的公司,直接在那里设点,我们是代理业务,有可能这个要查一下,有可能是代理点,超出了代理权限。”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记者将在机场购买到的“平安交通意外伤害保险单”出示给意外险部的相关负责人时,却得知这一品种早在去年就已经在广州市场停止销售了。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这个单是在哪里买的?”

  记者:“这是在机场买的。”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机场,不可能呀,我们11月份之后在机场里面全部停售这块了。”

  记者:“就是说我们现在不管是在机场,还是在广州市买到这个单就不正常。”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不正常,属于不正常。”

  那么,这种已经停止销售3个多月的交通意外险为什么还会在广州市场出现呢?平安财险广州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核查之后告诉记者,这份保单是平安财险珠海分公司所发放的,只能在珠海市场销售,而流入广州市场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代理人为了谋取更高的利润。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白云机场卖,一天一万人进出,所以它利润大,利益导向就迫切一点。”

  更让平安财险广州分公司的工作人员感到头疼的是,由于手工保单没有防伪标识,仿造起来十分容易,因此,即使是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也很难判断出这些违规出售的保单是真是假。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现在假的,真假真的很难分,包括我们。”

  记者:“你们专业人士,你们公司的保单你们都看不出来?”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按照它这个序列号是我们签发的。”

  保险公司的这些回答真的是让人很吃惊。面对自己的行为,他们号称是不付任何责任的。二十块钱一份的保单,虽然不是个大数目,但它毕竟保的是一份平安。记者昨天从广州回来的时候,机场里仍然看到还有这样的保单在销售。买保险的消费者到底对这些手工填写的黑保单了解多少呢?这种手工填写的假的航空意外险保单,坑的是消费者,连保险公司正常的航空意外险销售也受到殃及。那么,到底谁在手写航空意外险上面获得好处呢?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利益格局呢?

  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记者随机对50名旅客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1、乘坐飞机时是否会购买航空保险2、购买航空保险时会选择手写保单还是电子报单3、购买保险之后会不会把保险凭证带上飞机4、购买保险后会不会通知家人或朋友。

  在第一项调查中,表示没有必要购买保险的旅客只有10人,而40名乘客表示会购买保险,比例占到了80%。

  旅客:“每次都会购买保险。”

  而在是会选择手工保单还是电子保单一项中,仅有6人认为电子保单的安全性可能更高。比例只有12%。

  旅客:“过去我们买的所有的保单都是手工写的。机器写的,就是电脑打的基本上没有没有见过。”

  而其余的44人则表示无所谓,比例将近90%,原因是根本不清楚两种保险有什么区别。

  在最后的两项调查中,有36人表示由于会选择在机场或定票点购买保险,因此习惯把保险凭证带上飞机,这一比例超过了70%;而40人表示由于并不担心飞机发生意外,因此往往不会特意通知亲属自己购买了某种保险,比例为80%。

  在调查中,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大部分旅客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航空意外险,手工保单和电子保单究竟又有什么区别,因此一些保险公司和代理商才用各种名目的短期意外险等产品替代真正由电脑出单的航空意外险。而由于绝大多数的旅客并不知情,因此,他们购买的许多手工保单根本起不到保险的作用。而短期意外险等替代产品的大量出现也使得真正的航空意外险的销售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广州市宏利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开发部主管邢志敏:“销售有明显下降,跟去年同期相比在候机楼的电子保单的销售量,大概下降了30%左右。”

  广州市白云机场易登机商旅公司售票处经理司军:“去年3月份电子保单刚刚开始是实行的时候,每个月的数量大约有12万左右。现在平均下来量是下降了,平均下来每个月有7万多,总体来说下降了40%。”

  当我的同事周人杰在保险公司和保险销售代理人那里亮明身份进行采访的时候,保险公司的负责人以受害者的角色,和记者进行了沟通。按他们的说法,就是买保险的和卖保险的都受到手写假保单的损害。保险公司说,这些都是保险代理人惹的祸。

  保险公司说,是代理人背着公司卖的手写保单,采取不入帐的办法蒙骗了保险公司。公司和投保人都是受害者,但明知道代理人犯错,保险公司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制止。那么,这中间的利益分配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

  黑保单的黑利润

  其实,这件事情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贪字,航空意外险原本是十六家保险公司联合承保,责任共担,利润分成,之所以各公司推出各自的手写保单,就是想在航意险这个市场里自己单独多挣点钱。原本以为这招很高明,但不曾想保险代理人比他们更贪,在消费者面前,代理人用保险公司的名义卖保险,给消费者的却是虚假承诺,而回到公司,他们则隐瞒销售业绩,最终自己独吞利润。这种结果是保险公司原本没有料到的,就在保险公司处在这种尴尬局面的时候,有一个人很敏锐地发现了市场上的这一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替代品,利润究竟有多大呢?

  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各个售票点所销售的所谓航空保险名目繁多,承保的公司也各不相同,保险条款也有着不小的出入,但是各类保单的售价却都是20元,那么每卖一份这样的保险,代理商能赚多少钱呢?

  保险代理:“我们这保单拿来都是18元钱。”

  记者:“那你卖一张只能赚2元钱?”

  保险代理:“只赚2元钱。”

  而在广州白云机场2楼销售正规电子航意险的专柜,这位工作人员却告诉记者,销售电脑出单的航空意外险和销售手工保单的利润有着明显的区别。

  记者:“他们卖这个保单是不是比你们卖,要赚钱赚的多。”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那肯定的,我们只赚1元多钱,他们至少赚十几元钱。”

  记者:“20元钱你们只能赚1元多,他们能赚十几元钱,不可能吧?”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他们拿保险最多是5元钱拿的。”

  那么,一份手工保单的进价究竟是多少钱,代理商销售手工保单的提成又有多少呢?在广州市东山区的一个机票代售点,当记者向销售人员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得到的是这样的回答。

  保险代理:“我们一张保险只赚2元钱。”

  然而,当记者进一步提出想多购买一些手工填写的保险单,希望价格上有所优惠的时候,这个机票代售点的老板逐渐放松了警惕,给记者算起了帐。

  保险代理:“一进就是进1万份。”

  记者:“从保险公司那里?”

  保险代理:“对。”

  记者:“那你要进1万份的话,保险公司给你多少钱一份?”

  保险代理:“说实话,好几元钱。”

  记者:“几元钱你说?”

  保险代理:“7元。”

  这个老板还告诉记者,由于保险公司的此类短期意外险售价较低,往往采取大量批发的方式直接卖断给代理商,由代理商自行分配,进行销售。因此,经营这种险种不仅利润高,而且销售速度很快。

  保险代理:“几个关系好的,销量多的在一块,一下提1万份的,然后分了。你分2千,他分3千的。”

  记者:“多长时间能卖完?”

  保险代理:“卖的快呢。”

  而在平安财险广州分公司,意外险部的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由于电脑出单的航空意外险的代理费是执行保监会统一规定的8%的标准,因此,代理商销售一份售价为20元的正规电子保单只能拿到1。6元的提成,远远低于销售手工保单高达10几元的提成,一些代理商不惜伪造手工保单,来谋取高额利润。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代理商按照我们的号码再搞一张,不卖我们的卖他们的,到时候他说我卖不出了,我还给你。”

  记者:“就这样子等于说他们把20元钱全赚了。”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对。”

  通过销售手工保单牟利的不仅仅是代理商,暗访中,一些保险公司的知情人还告诉记者,由于电子出单的航意险采取16家保险公司共保的方式,因此,获取的利润也必须按比例进行分配,同时还要支付机场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各家保险公司自行发售的各种交通意外险的收益则由本公司全部获取,这也是一些保险公司大量发售类似“航意险”的其他短险品种的重要原因。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共保的利益是集中在机场,共保是白云机场收的钱,这些票就是各家航空公司各家卖票点收的钱,是跟机场是完全竞争的关系。”

  专家专访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的主任郝演苏教授是最早揭露手写保单存在猫腻的人。2002年5.7空难之后,他就发现航空意外险在保险核查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航空意外险当中的埋单、假保单、替代单比比皆是。来听听他对这个利益链条的分析。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这个航空意外险当中,可能有问题存在的?”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的主任郝演苏:“2002年我有很多学生,根据我收集到的一些保单调查这张保单,公司到底有没有底单,结果发现有一些是没有底单的。”

  记者:“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郝演苏:“很简单,如果发生空难之后,通常这个正单保单的正本随着这个客人一起上飞机,发生空难之后是找不到的,找不到之后地面再没有底单。”

  记者:“他有可能根本就得不到什么赔付。”

  郝演苏:“是的。”

  记者:“根据你以前做的调查,这种现象是不是只在一两个机场发现的个别行为,它范围有多大?”

  郝演苏:“不是的,应该是全国的主要城市的机场都有类似情况。”

  记者:“那么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这种手工保单呢,这个和保险公司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

  郝演苏:“这种单子一般的来讲是,它是保险公司通过和代理公司签订一个代理合同,这是正规的方式。但是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一种不正规的方式,我把单子批发给你,手工保单的佣金最高达到70%,也就是一张票面额为20元的手工保单。5元钱批发给你,至于你怎么卖我就失控了,我也不愿意多问。”

  记者:“那为什么要这样睁一眼闭一眼,他最终是为了什么呢?”

  郝演苏:“利益。我问得多了我担心影响销售量,我管理得严格了也担心影响销售量。所以这样就处于一种睁一眼闭一眼的状态,维护着小集团的局部利益而牺牲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险公司和代理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的上下游关系。”

  记者:“那根据你的调查,你觉得谁成为这种有问题的手工保险单的始作俑者?”

  郝演苏:“我个人认为还是根在保险公司和监管机关。如果一道令下来,监管机关下一道死令,取消手工保单,你做就是违法的,违法我就可以抓你,我消费者可以投诉举报。也不是完全地没有禁令,据我的了解在去年3月份的时候,保监会就曾经有一个规定,就是说所有的航空意外险都必须由电脑出单,而不能由手工来填写。”

  记者:“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就在机场这样的地方都能够买到这种手工保险单?”

  郝演苏:“他采取的一个偷梁换柱的方式,航意险是电脑保单不让我做的,我做别的。因为你限制的是航意险保单不许出售手工单,没有说别的,我换一个名字,比如我通过什么所谓的交通意外,或者是旅行平安、旅行意外,这个名称很容易。”

  记者:“抓了一个政策空子,玩了一个文字游戏,这样就让手工保单的漏洞能够继续存在。”

  郝演苏:“是的。所以这次中国保监会,2月9号下达一个通知,取消所有的人身意外保险类的手工保单。”

  声音

  郝演苏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信息,他担心的不仅是航意险这一个品种,只要是手工保单,就无法避免被造假的可能。对于今天航意险市场存在手写保单泛滥的情况,保险界的业内人士也纷纷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第一家推出航意险电子保单的是太平洋寿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徐敬惠说,目前这种状况严重搅乱了正常的航意险市场,不留底单的做法是在明目张胆地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华泰保险公司意外险核保人常春接受本栏目记者采访时说,市场上出现的这种假保单实际上是在损害整个保险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诚信是保险公司的生命。保险机构只有严格自律,才能保障投保人的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保险学系教授张洪涛说,市场上出现这种没有底单的假保单,根源在于法律不健全。要想杜绝这一现象,就必须从制度上健全保险市场,手工保单才能最终从保险市场消失。

  全国十佳律师岳成对目前假保单满天飞的局面,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是出现这种无效手工保单的主要原因。加大监管力度,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如果构成违法犯罪行为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才能肃清保险市场的假保单。

  《经济半小时》记者:周人杰 鄢闻余 王立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