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管理部门打击乏力 假冒瑞士手表泛滥东三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15:0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尚志新 丁艳艳 韩英武

  在东北的市场上,有很多国产手表标注的产地却是瑞士。目前该类手表已经与国际大品牌表、国产品牌表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不仅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伤害,其他生产商也被由此引起的不正当竞争所困扰。

  中国手表市场中的一些造假者,已经不屑于小打小闹地假冒个别知名品牌表在一些小店出售了,而是从产地上直接作文章——假冒瑞士产地。结果是“一跃龙门,身价百倍”不算,还“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大商场的柜台中,与中国知名品牌分庭抗礼。而有关管理部门对此却一直打击乏力。

  沈阳:假瑞士手表现象严重

  东北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一个寒风料峭的清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赶到沈阳。

  2003年11月5日上午,记者步入沈阳的大型商场中兴大厦,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了暗访。

  与化妆品、珠宝等相比,该商场钟表专柜的位置并不显眼,可走近一看,才发现这里“别有洞天”:国际一线手表品牌,国际二、三线品牌,国产表四大品牌,国产表其他品牌之间泾渭分明,分割严格。

  在“国际二、三线品牌”柜台,记者注意到一款“瑞士”表竟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钨钢,镶着四个人工钻,颜色黑里泛蓝,就连整个表的外形也与记者一位朋友戴的某国产表相像。

  随后来到另一个“瑞士”表专柜前,柜台小姐正热情地招呼着两位顾客。虽然手表的标价是几千甚至上万元的,但打下折来,比国产表相对还要便宜一点。“人家可是瑞士表呢!”其中一位顾客对同伴说。

  记者看了一下这个牌子手表的最贵标价,问柜台小姐:“10000多,太贵了吧?什么材料呀?这镶的是真钻吗?”

  “可以打七折!如果想再打折,可以和商场里钟表部的负责人商量。”“这镶的是人工钻,钨钢的!”

  “那也没什么呀,太贵了!”

  就在我们想看看这一款表的说明书、保修卡之类东西的时候,一女士走过来,“你们干什么的?”

  “看表呀!”

  “看表要什么保修卡?”

  当得知这位女士就是钟表部一位负责人时,记者问到:“我刚才看见一些‘瑞士’品牌表的保修卡后面有深圳某某公司的字样,一位柜台小姐说那是中国代理公司的名字,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位女士态度更加硬气:“她们什么都不知道……”

  据了解,外国商品在中国销售一般都有代理商,这位负责人为什么对柜台小姐的回答如此不满呢?因为瑞士很多著名品牌表都是直接卖给商家,售后服务也是自己直接做的,并没有通过代理商。

  接着记者又转了几个专柜,该负责人一直不时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在中街的一家大商场,记者问了几个“瑞士”表的柜台,“有没有宣传单、说明书之类的?”她们的回答大都是否定的。这与欧米茄、雷达等大品牌“大肆张扬”,惟恐你不拿它的宣传册完全不同。好不容易记者看到了一家“瑞士”某牌表的“说明书”,差不多都是英文!

  记者随即采访了这家商场的钟表部经理,他介绍说,该商场有50多个手表品牌,国外和国内的品牌数量差不多。可记者在钟表区数了数,国内的品牌只有几种而已。而且,该商场的国产表区赫然摆放着一些“瑞士”表。当记者问:“有人说,一些表是国内组装或生产的,却标上‘瑞士’字样,是这样的吗?”这位负责人很果断地答道:“这个我不清楚。现在手表进商场都要有手续:海关证、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这些必须要齐全,没有证我们不会进的。”记者又问:“这些证件都是原件吗?”该经理称:“复印件。”

  几家大商场里,差不多都存在这样一类表:价格比国产表贵一些,比进口表专柜的便宜很多。最低的几百元,最高的达到上万元。他们的折扣弹性很大,可以打七折、六折,有的甚至可以打五折。他们大都没有宣传单,你向这些表的柜台小姐要一些说明书之类的东西,她们也是一副卫护“商业机密”的模样。这些表的样式与一些国产表的款式极其相象,但从外观上细看,这些表做工又比较粗糙,远不如国产四大名表。据柜台小姐介绍,这些表销量都很不错,有的销售额能排到前几位。

  “你说的这几种现象都属于假冒瑞士产地表,至少有十几个牌子是这样的!”一位知情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假冒瑞士产地表是怎么造出来的

  国际公认的10大品牌手表无一不是产自瑞士。资料显示,2002年在我国进口高档表市场,瑞士表零售量占51.3%,零售额达到了84.8%,也就是说中国市场上每售出2块高档手表就有一块是瑞士手表。

  在众多的追逐者当中,有这样一部分人似乎更“技高一筹”:他们不屑于偷偷摸摸地做见不得人的地下活动——假冒瑞士知名品牌,而是堂而皇之地发动攻势——产地造假。

  根据“表类‘Swiss’标识使用条例”的第1条款,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方可在外表使用“Swiss made”、“Swiss”或其他含“瑞士”一词的表达方式,即:机芯为瑞士产;组装在瑞士完成;生产者的最后检测在瑞士完成。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我国南方有个别手表厂家,在瑞士买一个商标或者注册一个商标,好一点的,他们在瑞士加工组装非常少量的产品或从那里买一两百只表过来,然后在内地大量进行生产、销售。事实上,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内地生产出来的手表中挑选出几十块邮到瑞士,再把这几十块手表通过正常渠道,经海关进入中国市场,这些“瑞士表”的进口手续及报关单就齐备了。而后,这些在国内生产的手表便被标上瑞士商标,产地也由此变成了瑞士。

  这位知情人士还透露,这些国产“瑞士表”为了表明身份“高贵”,都不在街边小店出售,而是跻身大商场,商场一般知道他们的“猫腻”,所以真正的瑞士表与这些国产“瑞士表”是分列于不同柜台的,往往这些国产“瑞士表”与众多国产表混迹在一起。

  “大部分情况下他们的制作很粗糙,根本谈不上什么精密的机械、先进的工艺之类的。只有几个人在那组装,几个人在卖。所有的外观件、零件都是买回来的,不是自己生产。由于这类手表销量很大,实际上真正通过报关的只有几十块,不法商家便采取复印的方式,为国产手表配上‘绿卡’。在国内,有许多温州商人和汕头商人正在做这门生意。”这位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反映。

  工商局查封过、扣押过,没几天又恢复了

  早在2002年,假冒瑞士产地表就露出了冰山一角。

  据了解,一位手表经销商因为“不愿看到那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向辽宁某媒体透露了一些“瑞士表”到国外“镀金”的黑幕。

  该媒体记者还采访了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负责检测手表的人员,该人员证实说,据他所掌握的情况,沈阳市场上一部分“瑞士”手表确实存在产地不符的情况,南方城市的一些手表厂家到瑞士注册一个品牌,把国内生产的手表标注上这个瑞士商标。瑞士现在根本就不生产钨钛合金的手表,而市场上竟还有卖钨钛合金“瑞士表”的。他们打着瑞士进口手表的旗号销售,其实报关数量只占销售量很少的一部分。

  不仅仅在沈阳。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哈尔滨。

  哈尔滨一位手表经销商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透露:“当时一家假瑞士产地表公司炒了一名营业员,还不让这名营业员在商城里工作,营业员无路可走,就向该地工商局举报。结果是假产地的牌子全部撤柜了。可没过多久,撤柜的10个左右的牌子又恢复了,不过这次是换了个名称!”

  这样的结局也发生在沈阳。“沈阳媒体上登过,工商局查封过、扣押过,可后来东西又拿出来了,媒体还做了个正面报道。屡查屡有,这说明制造假瑞士产地表者的势力是非常强大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如此欺骗消费者,谁来管一管

  深圳市钟表协会名誉会长王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假瑞士产地表的定价多低于正宗瑞士手表价格,但却高于国产表,这样既能获得巨额利润,又能抢占正宗进口手表的市场份额。而且,一些品牌的手表在不同的市场执行不同的价格,国际大品牌和国产品牌都不会采用如此随意的价格路线。另外,他们在销售中,常以高额折扣为诱饵,少则七八折,多则对折,令一些对瑞士手表情有独钟的消费者上当受骗。

  被采访的许多正规手表厂家老总、消费者、业内专家一致呼吁:“如此欺骗消费者,谁来管一管?”

  “这伤害了三方面的利益。第一是消费者:产品要有信誉、质量的保证,消费者付出了一个更高的价格,产品应该名副其实,否则就没有价值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假瑞士产地表出发点就是一种恶意。第二是同行业:凡是四大好销的款式他们那几乎都有,而且相同价格情况下,假瑞士产地表有价值优势,不同价格它有利润优势。第三是对瑞士表业:会损坏瑞士手表长久积淀下来的品牌形象。”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会长、光大依波钟表(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陶立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事实上,假瑞士产地手表对国产手表的打击要远远大于真正的瑞士品牌。

  同等级的产品中,这些产品的成本比国产品牌还要低,价格策略也非常灵活。价位、目标消费群都差不多。但就是因为标上“瑞士制造”,反而成了国际上的二流品牌。

  最重要的在于二线市场——由于大商场撑起价位来,他们在二、三级城市定的价位相对要低,还可以打折,几乎占据了这块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还有,假瑞士产地表建立了一堵墙,让国产表陷入国内市场的围城中不可自拔,于是出现窝里斗,就更别谈冲出中国,走出亚洲了。

  如果手表制造商把精力都用到与“假瑞士产地”的竞争上,那就只有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当成本无法再降时,只能打消费者的主意了!

  记者还采访了沈阳去年被调查的那个商场——联营公司,开始时谈得还算愉快,可当我们一提到假瑞士产地时,该商场钟表部负责人就无理由地拒绝了我们的问话,并称“这个问题太敏感了!”接着一副开门轰人的模样。

  记者还拨通了沈阳市工商局的电话。当问及去年发生的事件时,电话那头传来“你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吧!”记者又拨通了该市质监局打假办的电话,得到的回答是“没有这样的事情,今年去年都没有,你问工商局吧!”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