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贷款问题颇多旧账不还新生难借
东方网10月13日消息:“学生要贷款、材料要核实,还要忙着协助银行催缴贷款!”上海交通大学专设的“学生贷款部”的负责老师王京峰尽管手下有20名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在协助工作,可最近一边要为新生发放助学贷款、一边还得电话催促毕业生及时还款,让他着实觉得压力不小。尤其说到配合银行电话催款一事,他无奈地开着玩笑说,“感觉像给银行
打工似的。”
旧账不还新生难借
从2000年开始,随着各大银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至今已经有不少使用贷款的学生进入了“还贷期”。然而,毕业生还贷逾期违约的现象让各家银行头痛不已,为学生贷款的积极性大减。
“有些学生毕业后就消失无踪,甚至有个别干脆换了联系方式,和银行捉起迷藏。还有一些贷款学生在离校后,不履行告知义务或故意隐瞒收入情况。”一家银行销售信贷部的负责人无奈地说。目前让银行感到最棘手的是:在读的大学生是高风险人群,国家助学贷款则是信用贷款,由于缺少相应的信用体系和监督机制,信用对于一些大学生的约束力并不强。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将分配到四面八方,这给银行收取助学贷款的返还资金带来很大困难。
鉴于可能招致的信贷风险,银行只能选择不发放贷款或缩减贷款规模,受影响的则是后来的贫困新生。如不少银行目前已不再像2000年贷款刚实行时,积极性很高地一次性提供给学生原本分四年发放的36000元贷款,而是采取了“先还利息”的方式,规定当事人毕业前在贷款的同时每个季度还利息,毕业后按月还息,一来为银行减少风险,二也为学生减轻以后还贷的负担。
培养习惯增强信用
对于频频出现的大学生还款逾期违约现象,学校方面也很无奈。随着每年接到银行需要确定和追讨的人数不断增加,不少高校的学工部越加繁忙起来,电话催讨也成了其工作的一部分。
据悉,每一个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本科毕业时都会填写一份《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保证在毕业后按期归还未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然而,这一纸确认书对于即将履行还款义务的学生约束效果似乎并不大。上海交大学生处副处长王凌宇认为,目前学生拖欠还贷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个别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金融习惯。”他认为现在一些银行要求学生在贷款后每月付利息的做法,也不失为培养学生金融还贷意识的一种举措。
王凌宇介绍说,为了增强学生的金融还贷意识,上海交大每年开学都会对学生集中进行贷款教育。每年毕业生离校学校则要登记他们的信息,这为后续还贷跟踪做了数据库的准备。
多管齐下促还贷
有专家指出,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低的根本出路,是要大力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而个人的诚信意识如果没有成熟的制度去约束,也很难有具体实效。为此,应该加速个人信用机制的建设,使个人信用机制网络化,可操作化。
去年5月,上海开始建立一套“大学生信用档案”体系,凡曾申请过助学贷款的上海大学生都将有案可循,并随时对其还贷情况进行跟踪。在毕业后,没有按时进行还款的学生,将被记上一笔不良记录。据有关负责人介绍,专门为助学贷款单独建档,不仅是为了对大学生进行还款督促,发挥信用惩戒的杠杆作用,也是为了通过这个系统,对还款信用良好的个人记录进行反映,以体现信用的价值。
“诚信观念的培养是必须的,但还贷方式是否也能更灵活。”
一些在校大学生认为,目前的还贷方式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只会加重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的经济负担。他们提出,是否可以改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机制,适当延长还贷期限,并按照毕业生的收入状况来灵活确定还贷的具体数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