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摊是否违背安全标准 北京地铁商圈前途难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12日 06:56 中国青年报 | ||
实习生毛颖颖 9月7日,乘坐地铁上下班的北京市民突然发现,习惯中的“信息早餐亭”———报摊突然不见了。对此,地铁方面没有给出任何解释。(见本版9月9日《北京地铁报摊急刹车是否因噎废食》) 之后,常乘地铁的北京市民发现,不仅是全市地铁站台上的报摊和小商亭无影无踪,连惟一的大型地铁商业网点———西单地铁售票站厅两边的商家也陆续准备关门。在地铁西单站,站厅两边的服装、鞋帽商家全部贴出了“拆迁甩卖”的海报。“原价甩了啊!马上就关门了!”店主站在门口高声招呼着过往的乘客。 9月9日,北京地铁总公司首次通过当地媒体解释叫停报摊的原因:为了解决乘客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紧急疏散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随后,北京地铁运营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原则上今后也不在站台上设立服务性网点。拆除西单这家全市惟一的地下大型商业网点,是为今后设立大型的自动剪票系统腾出空间。” 对此,一些市民表示疑惑:“拥堵是早就有的事实,怎么能怪在报摊头上呢?”“安全隐患有没有科学依据和相关标准?” 追查:报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笔者电话联系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这事应该找建设部交通处。电话打到建设部交通处,对方说,此事应该找安全司。在安全司有关同志的指引下,笔者又找到建设部标准定额所。该所一位工作人员说:“不好说,最好自己去书店查今年新修订的《地铁设计规范》。” 在西单图书大厦,笔者找到了那本《地铁设计规范》。 其中,第19章“防火与报警”第3条规定:“地下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台以及疏散通道内不得设置商业场所。站厅及与地铁相联开发的地下商业等公共场所的防火灾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第10条规定:“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乘客疏散区应划出防火分区,防火分区最大面积不得超过1500平方米。”(防火分区过大,将不易于撤离,笔者注) 第19条规定:“出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证在出现远期客流高峰的小时客流量时,出现突然火灾,6秒钟之内将一列车乘客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以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 笔者随后又找到参与此书编写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专家解释,条款是根据安全部门的防火规范订立的,比较模糊,最关键的是保证出口、楼梯、电梯等通道人流畅通,尤其是在火灾中“6秒钟”之内人员撤离。 这位专家并不赞同简单撤销地铁站内的“商业场所”以及其他设施。“只要它们布局合理、安全设施完备就有生存的空间和理由。”当然,专家这么说是有前提条件的———防火分区范围合乎标准、保证通道不影响疏散。 引子:韩国“2·18”地铁大火 不久前,国务院专门成立地铁安全检查督察组。地铁安全运营问题一时成为头等大事。 有消息说,督察组成立的背景是,今年2月18日,韩国第三大城市大邱市发生历史上最大的地铁蓄意纵火案。 有关人士透露,大约在5月份,督察组将有关意见反馈给北京市政府,内容涉及到了地铁报摊和商亭占用地铁站台、站厅疏散面积等问题。由于报摊和商亭的设立本身不是地铁设计时的产物,因此作为“安全隐患”被清理出局。 韩国地铁大火是否与地铁站内的商业设施有关呢?一位专家分析说,“2·18”地铁大火之所以造成严重伤亡,原因是地铁车站和车厢内灭火装置和通风设备不足,而车厢内的座椅、地板和墙壁的不耐燃材料释放出了有毒气体。 这位专家的意见是:面对这样的前车之鉴,我国采取的态度应该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而非“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 有消息说,此次地铁消防安全治理也将扩展到全国所有有地铁的城市。但据笔者从广州、上海地铁总公司了解的情况是,他们并不准备拆,也没有接到“拆除”的通知。 上海地铁总公司表示,在韩国“2·18”大火之后,他们已经进行了整改,在一些人员密集的大站,拆除了70余家站内商铺。拆除的原则是:确实阻碍了人员流通要道、有可能会影响疏通及经营易燃商品的店铺。不过,保留下来的更多的商家依然繁荣。 与北京不同,上海地铁分为上下结构,下面是供地铁通行的站台,上面一层是站厅。地铁商铺主要集中于站厅内,只有报刊商亭在站台上经营。 “整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要立即进行,有的要调查、分析、研究后再进行。”上海地铁总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关注:北京地铁商圈将荒芜? 在地铁西单站,几乎所有商家都向笔者抱怨:“月底就要彻底拆了,所有的货都砸在手里。”“虽然租赁金会按合同退回,但是我们与那些供应商的协议该怎么办?” 对此,北京地铁公司的答复是:对于商家,他们会从相关的合同中得到一定补偿。这次涉及的地铁公司的售报人员,主要是下岗再就业人员,公司将尽可能地将他们安排到其他线路,如城铁站台(城铁站台报摊等并未撤消,笔者注),会考虑多增添一些网点。而这个问题也不能期待地铁公司一家解决。 笔者问:“北京地铁商业今后还会不会有所发展?” 北京地铁运营总公司一位负责人说:“这要根据今后的发展情况考虑。也许会在站厅内设立一些自动售货装置。” 据了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地铁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商业。在国内,地铁虽然只在少数大城市落户,但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圈,逐渐为商家重视,特别是报刊等媒体,更将地铁作为发行的桥头堡。 业内人士介绍,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地铁商业资源的开发明显不足。 在广州,洗衣店、银行、药店等均已跻身地铁站厅,市民上下班路上可以顺便完成许多生活任务;上海已在地铁1号线的16个车站和4个商场中,开设了20多个书报亭、13个洗衣店、13个快照服务部、14家风味迥异的快餐店、140部投币电话、10个寻呼通讯服务部、30个自动饮料机和鞋类维修服务部。地铁上海火车站还根据乘客候车特点推出钟点房,同时开办了免费代旅客购买车票、船票、飞机票等业务,较大程度地发掘了地铁的附加价值。 此外,商业专家指出,由于地铁本身就是一个便利的配送网络,在许多发达国家,地铁甚至还承担了社区便利店商品配送的任务以及代收各种费用等功能。北京的选择无疑是放弃了巨大的商业机遇。除了相关税收流失之外,市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 (本报北京9月1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