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收费不规范现象调查:医疗乱收费的背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2日 10:15 解放日报 | ||
本报“庄老师热线”开通不久,前来反映医疗系统“乱收费”的举报电话却不少。仅10天,就收到相关举报电话30余个。 教师姚女士来电反映她在市六医院和东方乳腺科医院做乳腺B超检查,检测过程完全相同,收费却不一样:市六医院收费仅60元,乳腺科医院收费达200元;读者陆先生反映,他去宝山区中心医院口腔科拔牙,第一次拔右边的臼齿收费30元,四天后拔左边的臼齿收费却 读者来电频频反映医院收费问题,实在让人深思。医疗乱收费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记者近日选择其中两例颇为典型的来电、来信作了详细调查。 案例一 割个包皮:一个1000元,一个240元 来电实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先生来电反映,其儿子作割包皮手术,先到本市西区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门诊医生说做该手术要住院三天,收费共1000多元。后他们到华东医院做了门诊手术,术后当即回家,收费仅240元。 调查反馈:同样的手术,同是三级医院,为何两家“待遇”如此悬殊?记者先找到西区这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泌尿科咨询,门诊医生表示,做割包皮手术手术费为500元左右,且必须住院至少两天。当记者就门诊小手术为何必须住院表示质疑时,该医生答曰,“病人可以不住医院,到时来结账就行了。”再去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小儿外科打听,门诊医生给出的回答更是令人吃惊,在该院做这样的小手术,必须住院一周,总费用在2000元左右。 当记者找到华东医院泌尿科询问时,门诊的一位医生明确表示,像这样的局部麻醉手术不需住院,手术费仅需240元,当天就可以回家。当记者询问为何其他三级医院需要患者住院时,该医师的回答十分巧妙:“可能是他们有空床位吧。” 案例二调查后记 体外振波碎石:一家900元,一家560元 来信摘登:另一读者来信写到,“我左侧输尿管结石,今年1月18日到上海港医院进行体外振波碎石,振波一次大约在半小时左右,收费900元,检查费等不包括在内。治疗无效后,我又转到市一医院治疗,今年7月23日又进行了一次体外振波碎石,时间也在半小时左右,收费仅560元,不包括检查费、医药费等。” 调查反馈:两家医院,相似的治疗,费用为何相差这么大?根据物价局核定的振波碎石手术价格,凡使用国产机器做手术的,手术费用为560元;使用全进口机器做手术的,手术费用为900元。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上海各大医院所用的振波碎石机中,除了一款为德国原装进口的道尼尔(音)外,其余均属国产机器。 经调查,市一医院使用的是中联公司生产的ZL506,属国产品牌,按规定收费为560元。记者前往上海港医院实地调查了解,上海港医院有关负责人告知,该院振波碎石机B超定位系统是日本东芝原装全进口,其他为进口配件由广东某厂家组装。但记者细看机器,上面赫然标着“WEIDA”商标,并无东芝商标。记者就此特地请教了卫生管理专家陈志兴,据其判断,一台振波碎石机是否属进口机器,主要应看产地,国外品牌、国内组装机器不能算进口机器,记者后到市卫生局相关部门核实,他们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根本原因:利益驱动治 本之策:市场竞争 在采访中,大多数医院“理直气壮”:我们每个小项目都按照规定收费,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治疗方案,我们给病人开出的每一个检查、治疗项目都是必须的。但记者请教了不少业内人士,他们的观点是,医疗乱收费虽手段不同,但目的归一:巧立名目,打收费“擦边球”。 两个案例反映了行业不规范收费的两种主要手段:一是增加收费项目或重复收费。有关专家描述了几种乱收费的常规做法,明明一种药就可以治病,有的医院却为病人开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药品,药单越开越长。做CT扫描,标准收费该按照人次计算,原装机器平扫每人次收费180元,可有些医院却按B超作法,按照扫描部位收费,病人的花费因此上去了好几倍。另外还有些医院重复收取医用卫生材料费,个别医院甚至推出强制服务、“捆绑服务”。二是“高标准”收费。有的医院在给病人开药时,明明国产药就能解决问题,却偏偏“高标准”采用价格高出数倍甚至十几倍的进口药;还有医院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进口仪器治疗、检查,使病人检查费用一下子翻了几番。 医疗乱收费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本市卫生管理专家指出,利益驱动是根本原因,而有关规章制度、监督体制的不完善也让一些人有了空子可钻。如现今实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虽然对各种项目都明码标价,但在实际操作时,医生手里可掌握的随意性比较大,没有明确限制,极少数医生的医德医风也确实有需要改善之处。此外,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也必须承认,作为专业程度相对较高的行业,医生与病人之间缺乏必要的知识对等性,隔行如隔山,病人大多只能被动地接受医院提供的服务,尤其是一些涉及患者个人隐私的疾病,如泌尿类、妇科类、性病患者更是羞于启齿询问,这一不对等性也为医疗乱收费开了方便之门。 看来,尽快实行医疗费用公示制、透明化十分必要。据记者了解,目前,全上海一、二、三级医院已全部实行门急诊收费明细帐单制度,且绝大多数采用电脑记帐、打印。住院病人收费一日一清的做法在本市三级医院的推行率已达到93.5%,82.8%的二级医院也在执行这一做法。 但医疗不规范收费现象为何还是屡禁不止,政府主管部门究竟该如何进行宏观调控?记者认为,加强医风医德建设固然是一方面,治本之策看来还得用“市场之手”。要充分依靠市场竞争,按照市场的规则和要求来管理医院、经营医院、发展医院,鼓励与引导多种所有制医院的发展,打破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只有这样,医院才会真正站在病人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打造自己的金字品牌,病人才有可能用比较合理的费用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医疗乱收费才有可能真正绝迹。 本报记者杨立群 华巨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