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儿童节 “零岁经济”异军突起大有可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30日 15:25 辽沈晚报 | ||
零岁娃娃花消大增 孩子从生下来到满一周岁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可能根本就不是值得提出的问题,小娃娃大都穿大孩子留下来的旧衣服,食物大都是一些家常的,零岁孩子的教育投入也基本谈不上,那时代之前零岁孩子花消是很小的。可现在,从生下来到满一岁,零岁婴幼儿的花消却是一个大数目。 孩子刚刚满一周岁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家的小娃娃从生下来仅奶粉、尿片等必需品的开销便已经万余元。王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刚出生,每个月的奶粉需要两罐,4个月后基本需要4罐,按每罐150元左右,仅这一项,一年下来便已经六七千元;尿片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开支,即使白天给孩子用尿布,晚上给孩子用尿片,每天至少也需要两片尿片,一年下来,尿片又花了1000多元;孩子的奶瓶子需要6个左右,按每个四五十元计算,再加上奶嘴的花消,也花了大概500元左右;此外加上安抚奶嘴、小勺小碗、图书画片、衣服、玩具,一年的花消已经超过万元。 据新浪网调查资料显示,由于零岁的孩子太小,家长们在选择衣物、玩具、食物时通常都把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这使得家长们把目光自然也就盯在了专卖店、大商场中,一些品牌形象好、价格相对较贵的玩具、奶粉、衣物便成了零岁孩子家长的首选。“孩子一岁前,为了怕甲醛含量过高,她的衣服基本都是选品牌的,一套衬衣至少也要六七十元。”王女士的这番话也许道出了现如今零岁孩子高消费的主要原因。 商家钟爱零岁娃娃 原本做广告生意的陈女士从2000年初就开始瞄上了玩具,经过一年的市场考察,她选中了一个北京的木质玩具品牌进行代理,这个在北京经销情况颇好的玩具主要的销售对象便是零岁的孩子。取得这个牌子的代理权后,两年来,这个玩具在沈城的销售业绩逐年上升,在沈城孩子妈妈中也是小有名气。虽然由于仅代理了一个品牌的玩具,陈女士在玩具市场并没有赚得盆满钵满,但陈女士告诉记者,初步的市场运作已经证明了零岁孩子消费市场很大,她已经打算再多选几个婴幼儿用品的品牌,将婴幼儿用品经营进行到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沈城像陈女士这样瞄准婴幼儿用品市场的经营者是大有人在,而她们的共同理念便是零岁婴幼儿市场的将会是一个新的商业金矿。 陈女士的想法在市场经营中也可窥见一斑。1999年中兴商业大厦改造前,沈阳的儿童用品市场始终未形成规模,零岁婴幼儿用品销售更是未见成型。2000年,大厦改造后重新开业,原来规模很小的儿童用品商场扩大至原来的4倍左右,并专门辟出零岁婴幼儿用品的销售区,而近年来该商场零岁儿童用品的销量也增长了4倍左右。 去年六一前夕,兴隆大家庭儿童玩具商场开业,零岁婴幼儿用品也开辟出专区销售。 除了一些大型商场瞄准了零岁婴幼儿市场外,沈阳街头一些专营儿童用品的小店也新增了不少零岁孩子的玩具、衣物,甚至一些专门为零岁孩子开辟的小店也时不时地进入人们的视线。 由于对零岁孩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提高,零岁孩子的教育费用也是逐年升级。北方图书城零岁儿童图书品种从2000年起至今已经翻了4倍多,销售额却上升了30多倍。 2001年,沈阳出现第一家亲子园,随后,沈阳亲子园的成立如雨后春笋般。 零岁市场利润诱人 零岁婴幼儿市场为何会如此迅速发展?利润空间的巨大恐怕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据玩具经销商陈女士介绍,品牌玩具、服装等用品在商场的卖价一般是进价的2.5倍至3倍,扣除商场所收的费用外,玩具和服装等儿童用品的利润大致在30%——40%左右,与家电、成人服装等已经发展起来的行业相比,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应该说是比较可观。 除了较为可观的利润空间外,新生儿市场的巨大也是商家们看好这个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2000——2500万婴儿出生,新生儿每年消费额在2000——5000元左右(不含食品),按2000元计算,每年市场需求约为4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零岁经济”大有可为 省社会科学院省情所所长梁启东认为,“零岁经济”是近两年新兴起的一个经济亮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零岁经济”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社会发展使得老百姓在对待零岁孩子消费时,更加注重用品的安全性、教育性、个性化,一些品牌儿童用品在这方面做的相对较好,因此,一些品质优良、但价位较高的品牌儿童用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另外,尽管家家都是一个孩子,但为这一个孩子消费的却是大有人在,孩子一落地,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阿姨等人便争着给小宝宝买来各种用品,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消费。 未来一段时间,零岁儿童消费市场将会是商家们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商家们应及时调整经营思路,把握商机,加大婴幼儿用品向安全性、教育性、个性化方面的开发力度。另外,梁启东还提醒商家在盯住城市高消费群体的同时,也要注意市场的细分,要兼顾高中低档不同层次的消费。 本报记者 陈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