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遭遇生死劫 上海有关人士称关门另有隐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30日 07:47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杨联民李刚上海报道】 自今年5月1日起,闻名海内外的上海大世界游乐中心关门停业。响应政府号召为预防非典而忍“痛”关门是一个原因。但据了解,“大世界”长时间来门庭冷落游客稀也是为关门背后的一大隐情。 由沪上大商人黄楚九创建于1917年的上海大世界曾留下近半个世纪“远东第一游乐场”的盛誉。上海解放后,这里一直是人民大众赏艺游乐休闲的标志性场所。改革开放以来,“大世界”作为共青团上海市委的属下单位,一直担当着倡导精神文明、传播“海派”艺术、吸引市内外及海外游客的重任。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里几乎每天游客盈门。1995年5月1日劳动节,“大世界”创下2万余人次游客的惊人纪录。 20世纪90年代初起,生意兴隆的“大世界”经济效益可观,组建了股份制公司,把经营的触角伸向房地产、服装、寻呼台、餐饮等领域。员工的工资、奖金之丰令沪上娱乐业同行羡慕。然而从1997年、1998年开始,“大世界”渐现滑坡状。主要原因,一是上海许多新型娱乐场所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强势游乐基地抢走了诸多原本属于“大世界”的游客;二是沪郊青年人喜爱沪剧、越剧及杂技的不如他们的父母辈多,“大世界”的这一集江南戏曲于一炉的特色无法吸引 他们;三是因“大世界”独特的法式建筑属文物保护对象,建筑结构不容破坏亦难以作重大改观,更不能向高空发展,甚而连安装中央空调也难以实施,其整体的舒适休闲程度越来越远离现代化。总之,大世界落伍了,又不能单纯成为文物或博物馆供人欣赏,终于陷入商业危机。 2000年初至今,“大世界”营销方面作了走出去、迎进来等多种促销手段,开展了多项以团体游客为目标群体、与沪上及外省市旅行社合作迎客、广邀全国各地富有特色的文艺团体进场演出等创意活动,但盛况依然难以再现。以至陷入近年节假日冷冷清清,平日游客少见踪影的窘境。今年以来,更出现时而一天游客不到100人,时而上午大门一开仅几名游客的空前“熊市”。关门停业在预防非典的大势下成为现实亦不失为明智之举。 据记者近日从有关渠道得知,“大世界”今后肯定要动。怎么动?将这块黄金宝地作好文章,是“大世界”认定的解难脱贫力争东山再起的首要“命门”。至于拆掉原有建筑另造一个新的“大世界”,将牵扯有关政策及相当麻烦的审批手续。但时间不等人,“大世界”不动尤其是不大动,前景绝对不容乐观。有关人士称,“置之死地而后生”应列入决策者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