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探转基因食品 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被漠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4日 10:16 中国青年报 | ||
谁在对公众隐瞒转基因食品 本报记者张东操 本报北京1月23日电 一位家庭主妇从北京家乐福超市走出来,手推车上满是各种食品:婴儿奶粉、豆浆、方便面、大豆色拉油……这些食品中可能有相当数量含有转基因成分,但是这位主妇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而在欧洲,人们从当地的家乐福超市购买食品却可以放心,其中决没有自己不打算购买的转基因食品。因为,家乐福在当地承诺:超市中不出售任何含有转基因原料的食品。 不过,即使北京家乐福想对消费者作出相同的承诺,目前也不太好办。国内各地、甚至在边远地区的食品店,都有不少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在销售,当然,这些食品转基因的身份被隐瞒了。转基因标识制度在中国实行时间不长,目前市场上基本还看不到具有转基因标识的食品。 我国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知情权正在遭遇挑战。而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指出,各国公众都有权利知道转基因食品的真实情况,并可以自愿进行选择。目前,我国市场上到底有哪些转基因食品,又是谁在对公众隐瞒呢? 实际上,我国自2002年3月20日就开始正式施行转基因标识制度,国家农业部门一直在受理转基因标识申请和转基因安全管理。今天,本报记者就转基因标识问题采访了国家农业部和有关地方农业部门。农业部门官员表示,我国的转基因生物主要来自进口的大豆、玉米、油菜等食品原料,转基因食品以国内油脂企业生产的豆油等为主。2002年1至10月,国内进口大豆就达到了870万吨,其中大多为转基因产品。进口大豆的压榨制品主要是豆粕和豆油。豆粕用途主要是家禽及动物饲料,而豆油主要用于人的消费。目前,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审批,已经向国内大型油脂生产企业发放了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且批准了许多种转基因产品标识。 由于我国转基因食品主要源自进口,所以沿海省份和港口城市直接管理转基因生物安全和标识问题。辽宁、江苏、天津及深圳的农业部门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均已批准了为数不少的转基因产品标识。江苏省农林厅科教处人士说,批准的转基因标识的产品基本上是调和油、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和大豆粕等,申请者是本地大型的粮油企业东海粮油(张家港)等公司。深圳市农林渔业局畜牧处王镇满告诉记者,两个月以前就审查了深圳南海油脂工业公司等本地油脂企业提交的8种转基因标识申请。不过,据他所知,目前市场上还没出现具有标识的转基因产品。“如果企业不生产所申请的转基因产品,就不用标识,这些企业一旦生产此类产品就应该按照国家法规进行标识。”他表示,过一段时间将到市场上进行检查。 粮油企业对转基因产品的标识执行情况怎么样?记者首先采访了生产福临门色拉油的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该公司企管办的王经理说,公司自2002年6月份就对用进口原料加工成的饲料类豆粕进行了转基因标识。 但是,公司所生产的大豆油有所不同,申请的转基因标识类型为:该产品利用转基因原料加工而成,但产品本身已不含有转基因成分。他认为此类产品不太好标注,到底怎么标,要看政府主管部门的具体规定。 转基因食品在我国毕竟是新鲜事物。有调查显示,国内1/3的消费者从未听说过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标识制度在我国执行起来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我国另一个转基因食品的主要来源就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的各类食品,被媒体日前广泛报道的雀巢转基因食品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1月22日,国际环保团体绿色和平组织(香港)的转基因项目主任施鹏翔对本报记者说,全球最大的跨国食品商雀巢、卡夫、联合利华等,在欧洲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但在中国却没有此项承诺。 绿色和平的顾问朱建刚博士则表示,国际大公司正在转基因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它们在欧洲进行转基因标识或者承诺不用转基因原料,但是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既不承诺也不标识。朱建刚认为,欧洲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强烈抵制迫使这些公司不得不放弃使用转基因原料,其实中国的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同样担忧。他介绍,日前在广州进行的一次消费者调查显示,有2/3以上的人并不知道超市中有转基因食品,而一半以上的人表示,即使转基因食品便宜一成,也不选择此类食品。“我们的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缺乏知情,也失去了选择权,这不符合规范环境和健康的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朱建刚说。 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薛达元研究员曾经作为我国代表参与讨论和签署转基因类国际公约,他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政府对待转基因生物的态度是积极而又谨慎的。国家农业部和卫生部相继出台了转基因标识等管理法规,以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目前国内转基因标识进展比较缓慢,但是随着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逐步了解,转基因产品在我国最终不能够隐瞒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