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指出,在中国有可能在制造业大国的位置上更向前推进一步的今天,出现了与制造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尴尬局面: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制造业人才尤其是高级蓝领稀缺的国家。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技术工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世界各国的企业和
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设厂,越来越多的产品将打上“中国制造”而运往世界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中国制造”的技能人才就成为事情的关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报告表明,目前中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而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高级工仅占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未来三年,中国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培养3000万从业人员,才能缓解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高技能人才荒。
技术工人的素质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中国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每年的损失近2亿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要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曾湘泉说。
中国“十五”(2001—2005年)计划提出,要在5年内将职工中的高级技能人才的比例提高到20%。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国制造”的专业技能人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非常重要。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2年11月08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