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长达一个多月的旅游淡季,降价揽客是旅行社的必然手段。但是由于今年新增出国游组团社的率先发力,致使旅行社在价格上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明争暗斗”。
率先发力的是一些新增的出国游组团社,由于9月份才获得组团资格,他们大多没有赶上“十一”黄金周的时机,所以就借着节后淡季的价格回落抛出了低价线路。东南亚市场是个典型的例子,其中新马泰11日游4000元的低价前所未有。一个新增出境社的有关负责人表
示,由于刚刚获得出境游资格,所以只能靠低价和服务来吸引客源。
价格杠杆是出境游市场中主要的调节方式,哪怕只低三五十元,旅行社也不愿意在价格竞争上落后。作为老资格的旅行社,中旅总社出境部、康辉旅行社也于近两天打出特价团的广告。与明里争相降价不同的是,“暗斗”则体现在哪家只要推出一条特价线路,就很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参照。
价格上明争暗斗,会不会使游客和旅行社自身为之付出代价呢?有专家指出,如果旅行社在未超出成本价的正常范围内竞争,消费者的利益不但不会受到损害,反而会获得好处,反之,势必会影响到旅游服务的质量。而旅行社在这种微薄的利润下,必须保证自身的市场规模,否则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目前,旅行社的这种竞争已经处在恶性的边缘。旅游是“不可事先感知和触摸”的产品,人们只有亲身经历后才知好坏。正因为这一点,旅行社必须格外小心,如果恶性竞争中损害了游客的利益,那么旅行社的品牌和市场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晨报记者郭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