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家住沈阳市大东区上园小区的谭女士在展览馆的一服装精品屋看中了一件女士小衫,营业员报价是120元。谭女士正在犹豫时,营业员拉住她指着系在服装上的标签说,你看看,这衣服是名牌,厂家建议零售价298元呢,我们要甩货才卖这么低。谭女士相信了营业员的话,讨价还价后以110元买了下来。可是在相隔不远的一个摊位上,她又看见了同样的衣服,摊主报价却是100元,而且告诉她如果要买“价格好商量”。为什么厂家建议零售价与实际零售价相差如此之大呢?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生产厂家制定的“建议零售价”是一种提议性的企业行为,本意是为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商家漫天要价而为消费者提供的购物参考价格,一般知名品牌都采取这种方式。而之所以出现建议零售价与商家零售价相差悬殊的现象,是一些厂家使的手段,把厂家建议零售价定得虚高,批发商和零售商更愿意进货;商家在零售时则利用厂家的信誉,要价虽然远低于“建议零售价”,实际上仍然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更容易使消费者相信。
据沈阳市物价局综合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国家出台的有关价格法规中没有“建议零售价”这个概念,这完全是厂家的自主行为,消费者在购物时不要被“建议零售价”所迷惑。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爱的她养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虚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