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 程婕 杨章怀 曲立岩 周明杰 肖名焰
铁桶、黄汤做出“黑酿皮”,“酿皮村”村民自己都不敢吃
本报记者报道 连当地村民都不敢吃的“黄水弄出来的酿皮”竟然能卖进城里。这是昨天记者在京北的“酿皮村”暗访时发现的。
小作坊半夜才开工
穿过五环路林翠桥再往北,记者在满是泥泞的道上边行边问,最后终于找到了洼里关西村二队,一个有着十几家做酿皮小作坊的村落。
这是一个外来人口聚集的村落,街面上坑坑洼洼,刚刚下过雨,街上积水东一汪西一片,到处流着“黄汤”,街边卖酿皮的,卖水果的,就站在泥地里叫卖。
在村头,听说记者要买酿皮,一位村民热心地帮助介绍说,这个村里做酿皮的,大都是从陕西来的,租用当地的民房,刚开始只有一两家,后来看到有赚头,老家里的人都跟着一块儿过来,现在一共有十几户陕西人开的酿皮作坊,其中年头最长的,在这儿做酿皮大概有四五年了,“挣了不少”。
一位村民把记者带到一户做酿皮的小作坊。这是一个有着三排房的院子,院门在屋旁侧开,泥地里停着几辆三轮车和几个锈迹斑斑的大铁桶,记者往里一看,一个桶里还装着一些酿皮。那位村民说,这些都是头天送完货后剩下的,这时,一位中年妇女闻声从院里出来,一见记者是生人,就有些警觉,说现在不做酿皮,到晚上12点才做,问她为什么要12点才做,她说,没有保鲜设备,天热,做早了怕放坏了没人要,夜里12点一做完马上送货,“又快又利索”。
-村民不吃本村的酿皮
记者表示这样卫生条件太差,中年妇女说,她们在昌平有正规工厂,卫生条件好,但正规工厂是专门做“大买卖”的,供应大客户。至于这个地方,虽然卫生条件“的确差一些”,但便宜,批发9毛钱甚至8毛钱一张酿皮,主要是供给一些个体商贩和小摊点。
等中年妇女走后,一位村民悄悄对记者说,村里一到夜里十一二点,做酿皮的“可热闹了”。其实,他们之所以夜里做,还不是黑灯瞎火好不被人发现,有好几次,村里停水了,他亲眼看到一些小作坊用不知从哪儿弄来的水和面,“那水黄黄的”,打那以后,他就不吃本村做的酿皮。
记者又随村民来到另一个小院,还没进院,老远就闻到一阵阵酸臭味,进院一看,几条壮汉正穿着大靴子在一堆咸豆角上踩来踩去,旁边一个大锅里,几个人将煮好的大白菜,一棵棵扔进放在泥地的塑料袋子里,而苍蝇在一边飞来飞去……原来,不仅仅是酿皮,连咸菜、泡菜也是这样炮制出来的。
记者刚刚出村,两位青年男子听说记者要酿皮就赶了过来,一听记者要的量不少,他们说,反正村里做酿皮的都是自己人,如果量大,可以一起生产,以一家作坊一晚上生产1000张算,1万张酿皮也就两三个小时的事,而且都有专人送货……
本报记者报道昨天下午,记者对部分超市、主食厨房、农贸市场的酿皮摊点进行暗访。
-酿皮是自己做的
记者来到一家农贸市场,一眼就看见有个露天的酿皮柜台前围着好几个顾客。记者表示要买整张酿皮自己拌料,询问价格和质量。卖酿皮的妇女回答说:“我们每天早上2点就开始洗面,都是自己做的。质量你就放心吧,我们自己也吃这个。”
-有人每天外送酿皮
记者暗访的6个酿皮摊位,只有一家说酿皮是有人外送的。一个卖酿皮的外地女孩告诉记者,这里的酿皮是每天早上8点半由专人送过来的。“听说都是一些在北京的陕西人做的。我们卖了3年他们的酿皮。最早是9毛钱一张,时间长了才降到8毛。送酿皮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男的,骑一辆三轮车,车上装一个大铁皮桶,估计得有三百多张。附近的一些摊点也是找他送。”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