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服务、手机购物被人盗用时有发生,法律界人士认为是新型盗窃方式
【本报广州电】杨小姐投诉,称她上个月的手机话费清单上居然“莫名其妙”地多了50余元,追查之下她才发现列在话费清单上“其它”项的这50元是用来在网站上购买各种短信服务的钱,从未使用过网站短信服务的杨小姐认为肯定是有其他人使用自己的手机申请了短信服务,把这些服务费用强加在自己的身上。法律界人士则指出这是一种新型的盗窃方式
。
手机号码不能随便给其他人
广东移动公司综合部的贺先生表示,确实有人用杨小姐的手机号码使用了短信服务,他们作为一个服务平台的提供者对此也无能为力。贺先生认为如今手机除了通讯以外,也开始承担一些其它的业务,而通过手机购物就是现在的一大发展趋势。相信以后手机将逐渐发展成一种新的信誉工具和支付工具,手机将和信用卡一样用来购买各种物品,到那时手机对人们就如同现在的银行卡一样重要。
贺先生同时表示,市民应该从现在开始提高对手机的保管意识,一方面手机号码不能随便给其他人,另一方面对于手机保管也要慎重,各种服务密码也要保管好,尽量不要存在手机里,以防出现像杨小姐这样有苦说不出的情况。
盗用他人手机号码购物属于盗窃
广州联通公司移动客户部的蔡先生表示,他们目前已经在与银行以及网站商讨一个大额购物的方案,到时候用手机号码到网上购物还需要提供银行,账号和密码,这样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
据了解,目前网络公司和移动公司的合作很多,许多购买行为都可以通过在网上以手机代扣费的办法进行,例如短信息、收费信箱、为朋友点歌等等。一些OICQ的用户,也可通过手机缴费,使自己的OICQ的功能扩大。
对于盗用他人手机号码和密码购物一事,广州至信律师事务所的李律师认为这种行为明显是属于盗窃,但是由于它的新颖性,法律上还没有具体规定或解释。
对于这一现象的查处,李律师表示,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盗用者确实侵犯了杨小姐的财产权,但是实践中由于手机、网站的虚拟性,很难认定到底是谁盗用了手机号码,所以基本上只能是用户自身加强保管手机来进行防范。(辛希纪泽)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