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电(徐寿松):一方面是需要更多的个人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是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服务普遍不满。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和资讯公司AC尼尔森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上海的个人金融服务仍是一座待掘的金矿。但同时,高收入的年轻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个人金融服务普遍持接受态度。
AC尼尔森对上海个人银行服务、信用卡和人寿保险等个人理财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
“一方面上海人对个人金融服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一需求呈上升趋势,但另一方面他们对现有的金融机构的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以信用卡为例,目前上海人当中持有信用卡的比例只有30%。但在月收入超过2500元的人群中,65%的人表示对持国际通行的信用卡感兴趣,而年龄在18至24岁的年轻人中,更是有近7成的人对此跃跃欲试。循环透支尽管目前在上海的使用尚未普及,但有37%的受访者对它表示出相当的热情。
在保险市场,当前上海人寿保险的平均普及率不过30%,主要由平安保险一统天下。越是经济富裕的人群人寿险的购买率越低。个人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人群中,只有25%的人购买过人寿险,而月收入在2500元以下者的购买比例高达41%;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者,购买人寿险的比例也只有17%,较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家庭超过4成的人寿险的购买率远低。
艾励达分析说:“考虑到上海的1000多万人口,以及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上海对于中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说蕴藏了无限商机。”之所以出现现有的个人理财低迷状况,并不表明富裕人群不需要信用卡和保险,而是与个人金融产品的认同度和对服务的满意度有关。
AC尼尔森的调查反映,大多数上海人不满意现有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对金融服务机构的普遍抱怨是“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建议、沟通”、“自动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服务态度不够好”以及“没有给人合作伙伴的感觉”。艾励达说:“与其说上海人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务,还不如说他们需要的是更多优质的服务。”
据了解,本次调查还透露出一个信息,在银行与保险方面,目前国有知名品牌金融机构虽还占有优势,但从竞争态势和消费者的认同态度来看,这种优势几已岌岌可危。有五成受访者表示,他们现在最常使用的银行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上海银行的经常使用率紧随其后,分别是8%和5%。但有39%的受访者表示,一旦外国银行提供相应的服务,他们会乐意尝试使用外国银行。而且对外国银行兴趣很高的都是年轻的和高收入阶层。
“外国金融机构虎视眈眈地要进入中国,同时规模稍小一些的国内机构也在奋力追赶,”艾励达说,“国内金融界的巨头们最好加快速度、改善服务,使服务更加可靠和友好,同时要开发出具有鲜明特点的新产品。否则他们将面临客户大量流失的危险。”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