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消费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但目前,大多数中国家庭在消费问题上都存有种种误区,即对消费对象、内容的科学性把握不够以及消费行为的不科学、不合理。
误区之一:抑制消费。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是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消费的,但也确有一些家庭认为财富有限,消费就是消费,留给将来的积蓄越多越好,现时消费越省
越好。到2001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的存款总额已突破7万亿元,这个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消费的实际增长速度。抑制消费让大多数家庭过着清苦的日子,对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有着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
误区之二:超前消费。与抑制消费相反,有些家庭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却常常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导致家庭财政赤字高挂,遇有孩子升学、婚嫁、集资购房等大事急事,拿不出一点积蓄,只能望而兴叹。
误区之三:面子消费。与别的家庭攀比消费,别人买什么投资什么,自己生怕落人之后,被人嘲笑,也跟着办。这是一种完全非理性的消费方式,它造成了家庭投资的重大浪费,使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误区之四:愚昧消费。现实生活中,落后、愚昧、无知的消费习惯大量存在,如修陵墓、造庙宇、看风水、算命占卜、大吃大喝、吸毒、赌博、酗酒以及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据报道,福建省一乡镇有宫、庙、社、祠、殿等封建迷信设施532座,土地庙竟达1万多处。这些设施的“开光”、“出游”、“谢恩”等活动,每年花费大量资金,人均近千元。如此愚昧消费既有害身体健康,又浪费钱财,还破坏社会风气,有损人的道德修养,理应摈除。
误区之五:无序消费。不少家庭在消费问题上从无系统的规划、宏观的决策,往往逮住什么就是什么,说买就买,想花就花,厚此薄彼,轻重颠倒。如有的家庭平时省得要命,过起节来却大手大脚,认为不消费等于没过节;有些家长把子女当小皇帝来供养,但自己却是省吃俭用,有的甚至对长辈十分苛刻,尽量少给钱甚至不花钱,有的光注重物质消费,对精神消费的支出一毛不拔。
(曾亚波夏正凯)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