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毕业就业公益专场昨天如期在该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尽管该市人事部门此前做了不少努力,上会招聘的单位也非常踊跃,但提供的1000多个岗位仍然解决不了大问题,难改今年不容乐观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记者昨日在现场就毕业生就业问题,采访了南京市人事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冯冰。
记:南京市吸引毕业生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政策条件?
冯:今年南京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一是我市电子、化工、机械、医药等重点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二是我市郊区县发展所需的人才;三是城市建设及各类社会事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在政策上,对本科以上毕业生来我市就业全面放开,外地的大专层次毕业生在市区就业则将有一定专业限制,对外地中专生从严控制。总的来说就是吸引高层次学历人才,鼓励毕业生到郊县和偏远企业工作,适当限制外地低学历长线专业毕业生,为本市的毕业生留下一定的就业空间。
记:今年南京市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
冯:今年我市吸收的毕业生质量比较高,目前已有4500多名毕业生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其中硕士、博士生300多人,本科生3000多人,还有1000多名专业性强、适合我市需要的大专、中专生也明确了就业去向。
但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有不容乐观的一面,一是今年的毕业生人数约1.2万,比往年增加不少,全国增加了30多万,我市生源的毕业生增加了近20%,而对毕业生的总体需求却没有相应增加的,甚至低于去年的水平;二是毕业生的结构失衡问题仍然没有缓解,从高学历到低学历,有相当一批毕业生的所学专业与实际需求不相吻合,造成一些岗位长时间空缺,招不到合适人选,而又有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目前,在南京市毕业生就业网站上发布的需求岗位有1.2万多,网上登录求职的人数稍大于需求数,但目前签约的只4500多人,可见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为此,市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的有关人士呼吁广大用人单位适当降低门槛,放宽专业限制,多一点长远眼光,不必在引进毕业生上过分强调和拘泥于眼前的专业对口,同时也呼吁尚未就业的毕业生要认清形势,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择业期望值,不必一味地盯住大企业、大单位,追求高薪酬,而应抓住每一次双选机遇,尽快就业。
记:针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南京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冯:从去年10月起开通了南京市毕业生就业网站;从去年11月至今,举办了四次大型毕业生就业综合性市场,为1500余家单位和近10万人(次)毕业生提供了双选条件;市级机关在编制精简的情况下拿出了数百个工作岗位,面向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考;对本科以上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先落户、后就业的优惠政策,把高层次人才留下来,做好人才储备;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等等。
本报记者王建红
《江南时报》(2002年05月13日第四版)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