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礼兰
细心的消费者可能会注意到,超市的牛奶近期似乎一直在降价、做促销。前几日,笔者观察了京城几家大型超市,看到许多牛奶品牌标价签上标明原价和现价,现价往往比原价下降了30%左右。而更多的牛奶品牌则实行捆绑式促销,买一赠一,买二赠一或者买三赠一,三元、光明、达能等都在实施这一策略。关于价格这一敏感话题,商家不想多谈,然而消费
者是好奇的:降价的背景是什么?又会带来什么后果?
为此,笔者采访了高级畜牧师、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方有生。方先生认为,现在的降价主要是指超市里超高温牛奶价格有所下降,这种降价是一种市场行为。现在各大牛奶品牌已不再满足于守住原有的区域市场,而是积极地开拓外埠市场。最近几年,内蒙古伊利、上海光明都在北京建立了生产线,北京三元也不甘落后,也要把工厂建到上海去。市场上牛奶品牌日益增多,竞争自然愈加激烈,打价格牌向来是各商家的惯用手段,而利润空间和价格优势又使商家有了降价的余地。外地品牌在北京超市销售的一般为超高温牛奶,销量少,利润高。乳品加工企业利润一般在5%-8%,从而有降价的余地。伊利、蒙牛等品牌从内蒙古来,奶源足,成本低,即使加上运输费,依然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外地品牌降低价格,本地品牌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只得相应调整价格,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家家降价的局面。
超市牛奶降价,直接受益者是广大的消费者。一度让百姓望而却步的超市高价奶如今放低了身价,1升装的盒式牛奶五六元钱就能买到,放到冰箱里能喝好几天,既方便又实惠。
那么,超市降价奶会不会培养一批新的牛奶消费人群呢?方先生认为,牛奶消费关键是消费习惯,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价格再低也不会去喝,况且超市超高温奶本来就将消费者定位为中上收入人群。所以降价对培养新的消费人群作用不大。但是,对那些以前因为价格太高而买不起的人来说,降价后的牛奶可能会吸引住他们的钱包,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扩大了消费市场。
价格竞争会不会带来牛奶市场的恶性竞争?方先生说,恶性竞争会使牛奶加工企业效益受损,危及奶农的利益,致使奶农卖牛、杀牛,不过现在的竞争还不至于如此。现在的价格竞争还是一种正常竞争,因为下降后的价格并不是跳水价,并没有低于商品本身的价值,商家还是有利可图的。
与超市牛奶纷纷降价促销的热闹相比,广大订奶户消费的消毒奶的价格基本没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牛奶业还是一种区域经济,消毒奶保鲜期短,一般由本地产本地销,外地品牌想开拓这一市场不太实际。况且由乳品厂送到百姓家里的消毒奶为巴氏杀菌,塑料袋包装,成本低,售价一般是250克8毛钱左右,一个月只需20多元钱,适合一般收入的家庭。
最后,方先生还指出,在市场上,价格竞争是长期的,促销也是长期的。国内牛奶业还处于发展上升时期,降价只是牛奶生产、销售与市场相磨合的一种反映。对于乳业来说,重点不是降价让利,关键是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在我国,牛奶加工厂规模偏小,即便是在国内排前十名的牛奶加工企业,其日加工处理能力也只有几百吨,与国外1000吨、2000吨的处理能力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扩大规模不仅要加强奶源建设,还要经过行业内部整合,通过兼并、控股、收购等手段,形成大的品牌,“中国奶业就是要走这条路”。方先生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国内奶业品牌,具备与市场上的国外品牌相抗衡的能力。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